第51章 安贫乐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文化可真是好东西,但有文化的人可不一定是好东西,就像钱是好东西,有钱人不一定是好东西一样。但现实可不管顾这些,人向繁华处,频断杏花村,我之所以畏惧车水龙马,都是因此。有人说我特别,却可能是因为我穷。

有人说我为人处世比较忠义,不过是我仗义疏财惹来的闲名。成长至此,历尽了一些艰辛,曾几何时,也在烧烤店里痛哭流涕,也曾在钢铁大街声嘶力竭,没有谁知道在奔波的夜里我情不自禁呼唤他的姓名。我体会过那回头望去,身后空无一人的孤寂,所以别人有难相求,我总会想起自己的经历,便也慷慨大气。

人来这个世上没什么道理,但人经过这个世间最好留些道理,生便有了生的意义。这一路走来,我势单力薄,无所畏惧,也曾在不眠的夜里因为未曾好好学习了有悔意,只是后来的诸多经历,让我对此支言不提。学习本没有目的,只不过是无知讨一份乐趣,如今的诸多求知到像是求欲,贪图一个纸醉金迷,贪图终能春风得意,便也显得不值一提。就像奶奶在世时常常给我讲述伟大领袖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我像听童话故事一样的在听,一直到梦里。

我想有学识如若只为了有钱,便也没了有学识的意义;有知识若只为了西服革履,贪污受贿,劳财害民,也便没了有知识的道理。我是个农民的儿子,也乐意别人称谓我为农民,事到如今我也觉得农民这俩个字顶天又立地,这心理让我一直骄傲至今,更让我一直坚信不疑。

如今,我在养殖场里养猪。别人怎么说我我全然不听,很多新鲜的事情倒是让我欢喜,读三次《红楼梦》便有三次的意义,看三次《水浒传》便懂三次的道理。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还是衣衫褴褛,108单将整来整去也没整出个清明。到头来还是刘姥姥有情有义,到最后大宋朝还是新旧轮替。《三国演义》里朝思暮想的政局,《西游记》中口口声声的真经,谈多少次都乐此不疲,乐此不疲,便觉得文化有文化的意义。

在这清净的农场里,从来不觉得少了乐趣,如阳沉起,平淡无奇。我在这里很多次读王小波的文字,因为工作原由,欣喜若狂的贪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诸多的乐趣皆源于生活,到和安贫乐道略有些相似,我才读懂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