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梵高先生

在一个收藏的民谣歌单里听到了《梵高先生》,想起了那个喝着啤酒听着这首歌流泪的男孩。在那个混杂的小旅馆里,他把吧台里的灯熄灭,仿佛就听不到了干柴烈火的缠绵,仿佛就忘记了刚刚刷完的卫生间,仿佛灵感就开始在琴弦上盘旋。

他想起了高中时不停要做点小生意才能维持的生活,他的生活费总是在同学里是拿的最少的,他的手机也在同学里是最差的。好像别人都开始玩微信了,他还是勉强的在玩着扣扣。后来别人的手机可以玩手游了,他的手机好像才勉强可以使用微信了,而那部手机也是他的朋友送的。

但他也够聪明,高中时,他因为卖裤衩子出了名,他应该是第一个在学校里卖裤衩的人,我想应该是这样。后来又卖过流量卡,卖过口罩。倒总是哥们朋友一起卖了然后再把钱一起花了,那个时候他们宿舍大概是整个楼层里人缘最好的一个,因为他们宿舍从来不缺烟,有人来拿,也总少拿不了。那些日子过的是快乐的,虽然学习根本没法说,但日子是一天一天过。

到了大学,更是忙的不可开交,最狼狈的时候翻遍了自己所有的兜子行李,只翻出1.5元,下午没课,晚上还要吃饭,他的眉头又如往常一样紧锁,可偏偏总是有那么一点运气,那时候电话响了,是东哥给他打的一通电话,搬库房三十块钱。他和同学借了五毛,解了他一个星期的燃眉之急。后来有人问他东哥给你工资那么底,干活有那么脏那么累,你为什么要去?他说:“东哥的钱,其实我是不应该挣的,因为他比我还要难。不仅如此,虽然苦累,但东哥也在包头温暖过我,所以算计的太清楚,反而不快乐。”

听说有一次他和东哥布场布到凌晨三点多,在包头娜琳,直到回到学校天还没亮,还不到四点。他一个人偷偷的跑到网吧里睡到七点,回宿舍洗了洗脸去上课。真不知道他大学的三年,是怎么过来的。那11块钱吃一个星期的伙食记录我还刻骨铭心的替他记着,买六块钱的土豆,用宿舍里偷偷买来的锅炒一个星期的麻辣土豆丝,让同学带个馒头,带盒米饭,带点小笼包子店的辣椒回来。他想起来,也总自己偷着乐。

忙忙碌碌却也顺风顺水,婚庆、小旅馆、超市,手里的活总是没停下来,身边的事也没少发生一件,总是好不容易存了万八千就被一些世故人情给摆布的付之一炬,倒不觉得心疼,只是多了一份懂得。世事无常,无常反反复复,直到大学结束。

想起呼和浩特西站来来往往的人群,想起那川流不息的时光,想起那情不自禁夺眶而出的眼泪,不禁感叹,人生苦短。就好像梵高先生,就好像《梵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