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的行动力(3)
- 行动力:别让你的梦想一直是个空想
- 花瓣雨
- 4978字
- 2017-11-29 11:21:36
那时候,每当别的人一下班忙着谈恋爱、泡网吧、打牌、喝酒的时候,王军却在宿舍里埋头练削面、拉面,酷暑严寒。王军每天在住处苦练技艺,并为自己订下来一个训练标准,每次都要练出一身的汗来,否则就绝不停下。一段时间后,他竟将手里的面团玩得炉火纯青。他可以双手左右开弓同时擀12张饺子皮;更奇特的是,他做出的最细的拉面,竟然能从针眼里一次性穿过30根。
当成为高超的削面师傅后,王军觉得很难再突破自己了,除非有所创新,否则他不可能在这一行崭露头角,可该如何创新呢?他一时毫无头绪。
一天,他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厨师竟能骑在独轮车上削面,而且是用两把刀将面团放在头上“盲削”。厨师精湛的技艺,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喝彩,这也使得王军兴奋不已。那一刻,王军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王军以500元的价格买了一辆二手独轮车,辞职回到老家,闭门苦练独轮车削面。可是,练独轮车谈何容易,因为不是专业杂技人员,王军一次次从车上摔了下来,膝盖摔破了,他自己简单包扎一下再接着练,就这样,又是一年零三个月,他终于练就了骑着独轮车在头顶上削面的绝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王军参加日本全球美食节,以2分15秒的速度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和面、抻面、拉面全过程,获得了表演金奖。2008年9月,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欢乐中国行》特邀王军为表演嘉宾。
在动感的音乐中,王军骑着独轮车,头顶着面团,手拿锋利的刀片,以熟练的刀功,优美的动作,让一米外的几个碟子里落满了刀削面片,引来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就连主持人董卿也为王军的表演所折服,感叹说:“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你简直就是一位魔幻厨王啊!”
2010年2月,王军在参加青海卫视的一档互动节目时,面对他精湛的厨艺,评委们建议他现场做一碗面进行拍卖。没想到,他以“世界最快速度”做出的那碗面,居然卖到了8万的天价。
如今的王军被称为“中华面王”,手上功夫了得,能蒙眼雕天鹅;还能在气球上切肉丝。此外,还拥有三项吉尼斯纪录,在全国众多高规格舞台做过表演嘉宾,不仅申请了个人专利“魔幻厨王”,并且打造出中国第一个饮食文化魔幻厨王艺术团队,年收入也高达百万元。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面馆师傅,到年收入百万元的“魔幻厨王”,王军的成功秘诀告诉我们——再卑微的职业,只要你肯付出,多琢磨,并努力创新,就一定能把它做到极致。
卖产品不如卖创意
也许你永远也不会想到,一个普通女工不但把盘子卖到了欧美,居然还把盘子卖给了英国女王。是的,她就是唐山市一家民间小陶瓷厂的下岗女工李素芬。
李素芬祖辈几代人从事陶瓷业,她从小耳濡目染,她非常喜欢瓷器上那些精美绝伦的图案更。所以,长大后的她,也成了一名地道的陶瓷厂工人。
然而,1999年,因单位效益不好李素芬被迫下岗。找工作四处碰壁后,非但没有让她沮丧,反而让性格倔强的她毅然决定开一家自己的陶瓷厂。经多方筹备,2003年,李素芬的“恒瑞瓷业”陶瓷厂终于落成,而且她厂里的员工大都是下岗女工。可是,唐山市是号称有600多年历史的“北方瓷都”,光陶瓷厂就有200多家,要想立足于陶瓷行业,谈何容易。
李素芬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一味地走传统生产经营的老路子将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于是,她决定一步到位,生产名扬四海的骨质瓷,销往欧美市场。
李素芬是个勇于创新的人,为了能将产品早日打入欧美市场,她不惜重金聘请技术人员,经过多次公关,她的“恒瑞瓷业”通过了国家商检部门对产品各项指标的验收。接下来便是如何将产品投放到欧美市场了。
2009年秋天,李素芬从一位欧洲客商口中得知,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将于2010年5月大婚,正在世界各地征集婚礼纪念品。她意识到,展示企业形象的机会来了,于是她便带着销售经理赶到了瑞典考察。
到瑞典后,在与客商商谈订单的事情时,客商提出来让她先做出样品送给对方筛选。那天,正好那位客商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助手,这让李素芬突发奇想,她想,婚礼纪念品,何不将一男一女的彩色照片印到瓷盘上,说不定这个创意公主会喜欢呢,因为年轻人都爱时尚。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精美绝伦的瓷样品盘通过客商之手送进了瑞典王室,不出所料,瑞典王室在看到那个印有一男一女彩色照片的瓷盘后,非常喜欢。经国王授权,当即就与李素芬签下了生产5万件印有王储夫妇肖像的工艺骨质瓷盘,作为瑞典王室送给应邀嘉宾的礼物。所以,李素芬不仅赚到了一笔钱,而且还相当于在全世界为自己做了一次广告。
正是因为出色地完成了这次的订单,使李素芬的产品吸引了英国王室的目光。2011年4月,威廉王子迎娶平民王妃凯特·米德尔前,王子王妃见到这些镶嵌着照片的瓷器后,非常感兴趣,于是,李素芬没有通过竞标就顺利拿到了生产7万5千件的婚礼礼品瓷的订单,风风光光地又赚到了一大笔英镑。
威廉王子大婚后,李素芬得知英国将从2012年6月2日起,连续放假四天并举行多项活动,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即位60周年,这无疑又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虽然上次李素芬的彩照瓷盘有幸入选,但因为王子王妃都是年轻人,对时尚的东西很容易接受,但这次,英国女王是否认可,李素芬不免心中有点忐忑。没想到的是,经过和王室方面的沟通,才知道女王也非常喜欢中国瓷器,再加上上次为威廉王子做纪念瓷的铺垫,李素芬又轻松拿到了英国王室的订单。而且在2012年6月的“钻禧庆典”中,她精美绝伦的瓷盘更是大出风头。
如今,欧美的订单铺天盖地,多到让李素芬招架不住,她的产品品种也多达700种。更令人惊奇的是,一个在国内只能卖几元钱的瓷器,附加上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欧美国家竟然卖到300元甚至500元。
由此可见,“卖产品永远不如卖创意”。也许正是凭着这种经营理念,李素芬才创造了“一个普通女工把盘子卖给英国女王”的商业传奇。
不当“学霸”也能进名校
你一定会认为,只有“学霸”或是“竞赛达人”才更容易被美国名校青睐。其实不然,仙林外校的茅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不当“学霸”,照样能进美国名校,而且是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卡耐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等8所知名高校同时看中。那么,茅矛同学凭什么能如此打动8所美国名校呢?那还得从头说起。
茅矛生长在一个军人的家庭,不看别的,光是看名字里的“矛”字,便足可窥见茅爸爸对女儿拥有坚毅品格的期待。可以说,茅爸爸从小对茅矛实行的就是军事化管理,对她的教育很严厉,比如早晨必须按时起床,不整理好被子不准出房间;吃饭的时候要等长辈先吃,自己才可以动筷子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生活细节却对茅矛的性格养成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让茅矛的个人修养不同于一般的同龄人。
和许多家庭一样,茅爸爸很注重对孩子特长的培养,他让茅矛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钢琴。小时候,茅爸爸要求她每天练琴4小时,就算茅爸爸出门不在家,也绝不允许她偷懒。一次,茅爸爸出门后,茅矛心想,反正爸爸出去了,不如偷一下懒,于是打开电视开始看动画片,等爸爸快回来时赶紧装作练琴的样子。谁知,茅爸爸一进门就勃然大怒,严厉地呵斥了她一顿。原来,茅爸爸出门后十分钟没有直接下楼,而是在门口待了十分钟,就是为了听听她到底有没有练琴。那一顿呵斥,让她至今难忘,也因此让她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养成了自觉、自律的习惯,绝不抱侥幸心理。
在仙林外校,茅矛就读的并不是国际班,而是普通高中班。她一边备战着高考,一边复习着SAT和托福,虽然看着很忙碌,但茅矛却游刃有余。“仙林外校的校训是‘顺其自然’,意思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我而言,英语就是我的爱好。”茅矛这样说。她不是学霸,但却是学习中的“有心人”。无论是看美剧,还是听音乐,甚至在大马路上看到英文广告牌,她都会留心注意,遇到有不认识的词汇、语法就会记在手机里,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她零碎时间里整理出的英文单词,足以弥补英语课堂里的词汇量的空缺,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进步很大,英文水平直线上升。“只要善于观察,时时处处都是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会发现自己的进步确实很大,所有的东西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己。”茅矛说。
茅矛还有一次最得意的经历,那也是茅爸爸对女儿的一次“放养”。16岁那年的暑假,茅矛一个人开始了在云南和西藏的徒步旅行。途中,16岁的她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恐惧和困难,但她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一路克服了种种困苦磨难,终于完成了那次为期2个月的“成人”之旅,也让她在感动、泪水、感悟中成长。
茅矛把自己独立、自律、做事有规律的生活细节和行为习惯都写在了留学申请文书中,虽然很简单很平凡,但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她,反映了她成长历程的特征,成为文书中的亮点。“有一次面试是以视频的方式进行的,面试官是一位美国阿姨,她说她正在欧洲出差。”茅矛说,说是面试,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在聊天,“我循着她的话题谈了自己的感受,没有刻意去背诵什么,在轻松的氛围中有说有笑,聊得很愉快。”面试结束时,面试官阿姨给了茅矛极高的评价,获得OFFER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茅矛就是这样赢得了美国8所名校的青睐,因为美国大学在学生的成绩基础上,更重视学生自身能力、成长经历和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
其实,叩开名校大门并不难,难的是做个“有心人”。而这一切,用茅矛自己的话说,自己之所以被8所名校录取,完全是“细节取胜”。的确,不当“学霸”,能用“细节”来塑造自己的人,也能叩开成功之门。
不屈天使用行动力奏响青春乐章
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她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可是,由于母亲生产时宫内缺氧,造成了她重度脑瘫。从此,这个女孩便无法像常人一样说话,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肢体,头部还会不由自主地左摆一下、右摆一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只能靠妈妈在家照顾她。
当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时,小小的她只能坐在轮椅上一脸的艳羡,她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和小朋友一样走进明亮的校园。可是生活对她来说却是那样的不幸与无奈,她的妈妈几乎走遍了当地所有的小学,可一听说她是个坐轮椅的脑瘫患者,学校都不愿接收她。
然而,16岁那年,幸运之门悄悄向她敞开。西丰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周雪雁在得知她的情况后,对她充满了怜惜,毅然走进了她的家里。周雪雁发现,虽然她行为和语言能力受限,但她思维正常,求学欲望也十分强烈,所以,就建议让她到自己的特殊教育学校来就读。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她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无论刮风下雨,她从来没有迟到过。为了不给老师添麻烦,她在学校里几乎一天都不喝水,努力克服自理上的困难。不能写字,她就靠眼睛看,耳朵听,脑子记。看书时,她就用下巴翻书,尽管每翻一页书,她都要用上全身的力气,但她从来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证明她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来学习。
她的努力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学校里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更让她心里暖融融的。特别是2002年,县委书记张志国到特殊教育学校视察时与她相识,从那以后,她便多了一个如同父亲般疼爱自己的大伯。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周校长的办公室,恰巧看到周校长正在上网。她睁大了好奇的双眼,深深地被网络世界吸引了。得知她对电脑感兴趣,一直给予她帮助的张志国大伯很快购买了一台电脑送给了她。看着眼前梦寐以求的电脑,她开心极了,她想她可以通过电脑来弥补自己不能写字的缺陷了。可是坐在电脑面前的她很茫然,因为她的双手完全不听使唤,就连吃饭都需要别人喂到嘴里,要想打字,真是难上加难。
思来想去,她决定尝试着用自己的鼻尖和下颌去代替双手来打字。可是,这又谈何容易。多少次,由于头部左右摇摆,她的鼻尖和下颌总是对不准键盘的位置,好长时间居然打不出一个字来,她为此累得满头大汗。每次母亲看到这一幕,都不忍心她继续再练下去。可是,她也不气馁,一遍又一遍地练着,练到鼻尖和下巴都肿痛了也不罢休,久而久之,她终于能打出字来了。
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个重度脑瘫的女孩,用鼻尖和下颌在键盘上敲出了一篇篇令人怦然心动的生活乐章,几年下来在网上发表了几百篇日记、诗歌、散文,还学会用PHOTOSHOP勾画出一幅幅快乐的画卷。后来还正式出版了她的第一部散文著作《不屈的天使》。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她的事迹被辽宁日报、辽宁广播电视台等各大媒体报道,并于2006年度被选为“感动辽宁十大新闻人物”。这个看似柔弱却内心坚强的女孩,她的名字叫赵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