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慢慢来,反而快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若所以诏小子者,则今之教科书,固弗如《三字经》远甚。”意思是现今的儿童教科书都远不如《三字经》,可见大师对《三字经》推崇很高。然而他又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也就是在暗示,《千字文》文字不重复,词藻斐然。

时至今日,国家大力倡导国学,我们对知识词藻俱佳的《千字文》一定不陌生。但现在有一位李振沣老师,秉持传统的《千字文》的特色,独创出一版新的“三千字文”,让人耳目一新。

我是因为学围棋的缘故认识了李振沣老师。因为《千字文》无一字重复,他的“三千字文”想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必然大于《千字文》。所以,我对“三千字文”非常好奇,也非常怀疑。

可是拜读之后,疑窦顿解。

“三千字文”的体裁是五言的,有点打油诗的味道,诙谐幽默,小巧有趣。写打油诗的难度不高,谁都可以提笔来一两句。但如果有人把打油诗写出了三千个字,还一字不重,那就太不容易了,因为事情达到一个量级以后想要把它做好是很困难的。

而且“三千字文”的知识含量不输于千字文,包含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知识,最难得的是,每个领域的行文既要押韵,又不能太生僻,关键还得不重复。能做到所有这些,“三千字文”真的就难能可贵了。

文字之妙,在于写照内心,记录过往,它能够营造情境,感染人心。“三千字文”五字一句,通俗易懂,指东喻西,由浅入深。但在记忆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困难。比如说,逐字逐句进行解读的话,就可能把原本有一点晦涩的东西变得生涩难懂。诗里说东的时候可能指的是西,前一句和后一句看上去不同但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甚至有时候并列的字或词可能说的是同一个事情,同一个人物,同一个物品。汉字有趣也有趣在这里。所以,我在解读的时候就慢慢变成了在讲一个故事,或是在描绘一个情境。

就以“三千字文”中天文地理部分和人间百态部分来说,每个人心目中的山川河流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一个心境在。心境不同则情境有异,就算站在同一岸上,观感也必定不同。正如“船舶”和“扁舟”说得都是船,但是传达出来的意境完全不同。所以,这两个部分我们做了一些斟酌和推敲,为的是能把意思表达得更精准。

现在“三千字文”要成书,书上有我们的名字,这就意味着做这件事情是带着责任的。李老师当时写“三千字文”可能是觉得好玩,但是写到后面一定是有责任感的。我在解读的时候一开始可以是好奇,但是当笔尖触碰到纸张的时候一定是认真的,我们都认真在做这件事。

此外,本书穿插了不少绘画和花鸟鱼虫的图片。都市生活中有太多的“毒”,花鸟鱼虫这些最自然的东西是城市的解毒剂。我生活在城市,但这些东西教我学会放慢脚步,它们自己本身很美,也让我在慢中感受到了美。所以,我画的题材大部分都是这些自然的东西,用最简单、最写实的方式来表现这些美好。美好的东西配上美好的文字,当它们一个一个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特别和谐,特别美好。

寻找到美的东西是急不来的,我对生活的理解是“慢慢来,反而快”。希望读者能整句整句,或者整段整段地去感受“三千字文”,真正让文字和图片把你带到它们描绘出的情境中去。

最后,我要感谢为这本书付出过的所有人,谢谢大家能把这本美好的“三千字文”分享给更多的人。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