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 一本通
- 《国学常识 国学经典 国学精粹 一本通》编委会
- 538字
- 2024-12-23 01:10:44
中国的礼乐文化
孔子说:“绘事后素。”画画要有素净的底子。一切的“礼”,都是以真实、质朴为基础的。真挚的“礼”是对人的尊重。由于有了“礼”,人们互相尊重,有尊重才可能有爱,大家才能和谐相处。
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里面引孔子的话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礼乐文化的性质和作用。《论语•学而》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社会和谐思想,这在今天具有普世的价值。
我们知道,周公制礼是以民众为治国重心的,他曾说:“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这种以人为鉴的思想(鉴就是镜子,用以检验自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太宗就注意以人为鉴开创了贞观盛世。周公制礼标志着中国在西周时代就有了“人本主义”思想,走出了神话时代。
礼乐教化的“乐”是指人的心声,表达的是人的感情。按照儒家的说法,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包括动物叫声)都是属于“声”,而人创造的乐曲则称为“音”,人能欣赏音乐,超越了天籁之声,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礼记·乐记》中有“禽兽知声而不知音”。而这些“音”当中能够提升人的道德,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就称为“乐”,所以说“德音之谓乐”,这就是礼乐的“乐”。
礼乐文化的本质是尊重人,其教化作用是让社会和谐,让人快乐而有节制,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