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3.1 加快全球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速高效的配置,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以强大的创新性和渗透性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组成结构、增长方式、管理体制和全球格局。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被认为是继物资、能源之后决定国民财富积累的主要资源。推进信息化就是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高速、宽带网络,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实现国家信息化进程。
如果说工业化是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演进,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升级,那么信息化则是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向信息产业主导型经济的演进,它将推动社会经济结构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升级。国际形势表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将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面对信息化发展的巨大动力和市场需求的强大拉力,世界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巨资,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化建设。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寄希望于通过实现高速信息化,扩大市场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并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希望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众多发展中国家则希望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和推进信息化,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各国进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
3.3.2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信息产业的拓展,不仅加快了全球信息化的进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和文明。全球将从物质经济走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将进入信息社会,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将在教育、环境、人们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等重要领域,担当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世界文化发展的角色。
1.教育领域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将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首先,多媒体教学正在走向普及。多媒体(Multimedia)是指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的组合,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关系,集成一个系统且具有交互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充分结合,为各学科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听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提高了形象视觉和听觉的传递信息比率,缩短了教学时间,扩大了教学规模。使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程序组织教学,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组织与修改,因人而异的调节教学进度,促进学生更加踊跃参与训练,充分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及想象力,充分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其次,教育方式个性化、远程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师生必须在同一教室进行教学的教育状况,为个性化、远程化的教育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远程教育或网络教育是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互联网将全世界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各种信息资源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同时世界各地的专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供教学指导,这种学习使得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成为真正的可能。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人们逐渐从一次性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而互联网则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教育将逐渐通过互联网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环境领域
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认识自身所处星球及周边环境最有力的手段。利用数字化技术、可视化技术获取的真实地球的地理信息及相关事物的三维显示图像及数据,提高了人类理解地球、管理地球资源、监测地球生态环境及周边环境的能力。通过机载、星载遥感系统获得的数据,经处理、传输和显示,可以构造出一个与真实地球相吻合的“数字地球”。用数字化表示的地球空间信息,在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减灾防灾、精细农业、国土开发、城市规划等方面已经或将要获得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与仿真、海量信息存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自动解释、宽带网络、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和大规模应用,可望逐步建成能描述地球上每一点全部信息的巨大复杂系统。
3.工作方式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一方面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另一方面是管理过程自动化,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广泛地应用了现代化的自动测量设备、自动计算设备、自动控制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甚至各种机器人。各种各样的机床都为数控机床所代替。这样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材料、能源消耗,全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同时对劳动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还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使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出各种现代化设备的优势和特点。
信息化对企业影响更大的方面在于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社会企业竞争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急剧更新的技术、瞬息万变的市场、成倍增长的信息,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管理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宝塔式管理结构转向扁平化;风靡一时的制造需求计划系统(MRP-Ⅱ)、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无不受到Internet冲击波的影响。企业内部的Intranet适应了信息社会企业运行的内在需求,可以明显改善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可以将企业内部到处设置的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集成一个整体。例如,一个企业,依托于Internet/Intranet的支持,遍布100多个国家的几百个部门均可以有效地联系和管理。无所不包的信息流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包括背景分析、理论分析、定量分析在内的各类信息。而一名普通员工也可以凭借一台计算机直接访问企业主管的主页,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办公自动化还包括处理企业内外问题的机构和人类生活的公用设施与场所的自动化。初级的办公自动化,是指使用程控电话、复印机、文字处理机、传真机、计算机等代替一些手工劳动,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更先进和理想的办公自动化是综合信息网络系统。
“无纸办公”、“流动办公”、“虚拟办公”等全新的办公自动化概念,可以使人们更迅速、更全面地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更高效、更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决策。
在家里工作一直是许多行业职工的梦想。在信息化社会,将有相当多的行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实现这一梦想。现代化工厂的工人,可以在家中的计算机终端前远距离监控工厂的生产情况,操纵工厂里的机器人进行工作,或是直接控制有关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常运转。工人将使用虚拟实景管理自动操作过程,只需控制需要修理机器部件的图像,通过遥控机器人和设备就会执行工人的指令。现代农场的农民将在能获得信息的办公室里工作,可以在家中通过计算机管理全自动化的农场。有关的传感设备将土壤信息、肥料信息、水量信息、作物生长信息、成熟度信息以及杂草、虫害信息传送给计算机,然后根据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处理结果自动实施浇水、施肥、除草、收割等操作。科学研究人员可以直接在家里进行研究工作,需要什么资料,均可以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到单位或是直接到图书馆查询、索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全世界各地的其他研究人员研讨有关的专题,其研究成果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交各单位或是部门领导,也可以向世界其他同行发表。
4.生活方式领域
信息社会中医疗保健系统、邮政通信系统、金融保险系统、商业服务系统等与人民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系统将更为有效地运行。
保健系统的信息化可以为病人提供更为方便、可靠的服务。磁卡中记录了病人全面的医疗信息,随时为医生提供诊断的依据;通过各种监测系统,病人有可能在家中将有关身体的各种检查信息送入医院;世界各地的数十位医学专家可以同时为某个疑难病人进行全程会诊。
邮政通信系统的信息化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可靠、多样的通信手段。传真机、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信箱、电视会议等各种技术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也能够方便地交流。
金融保险系统的信息化将为人们提供更方便、安全的服务。使用信用卡,免去人们随身携带过多的现金;通存通兑业务将使人们可以方便地随时随地存取货币;电话银行、电子汇兑可使人们快捷、安全地结算资金。
商业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带给人们的是花样繁多的购物方式。超级市场、连锁店、电子收款机为人们购物带来方便;邮政购物、电话购物、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新颖的购物方式层出不穷;“虚拟商场”更可实现人们在家逛商场、选商品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