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以青海东部农业区为例在线阅读
会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财产性收入问题研究:以青海东部农业区为例

石鹏娟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经济区域经济8.5万字

更新时间:2024-05-21 15:47:20 最新章节:内容简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以青海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农民增收、制度经济相关理论和财产性收入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在对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和涵义分析的前提下,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对青海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行抽样调查,并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对青海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借用一些统计指标,对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进行具体测度,发现该区域农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较大;第四,运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青海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因素、道德素质因素、风险因素是制约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乡村振兴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作用机理,从制度健全与完善角度,构建青海东部农业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保障机制。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2-08-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石鹏娟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国家产业投资。阐述我国与“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国家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情况,并从产业投资分布情况、区域内的主要关注产业两方面研究分析区域产业投资特点并筛选出重点合作发展产业;利用统计数据与互联网文本数据,构建营商指数,量化评估各国营商环境。本研究之于政府,一方面从宏观层面了解企业产业投资需求,合理、有效地调整产业政策;另一方面,根据产业需求及相关统计
    姜玮 戴辉经济4.1万字
  • 会员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中央交办给成渝地区的“国之大者”。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指导下,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四川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署的九大任务,构建了包含9项一级指数、29项二级指标、68项三级指标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监测体系,每一个具体指标又按照指标属性分为成长性指标、关联性指标、一致性指标、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 四川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著经济6.4万字
  • 会员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东地区和粤西地区主要城市共同的发展机遇。本书从区域经济研究的角度,对玉林市周边三个城市群发展情况和玉林市主要产业平台、开放平台做了系统分析,并借助2015年到2019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竞争力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本书通过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运用,用数字说话,对研究城市有了比较直观、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认识,找准了研究城市的
    何华沙经济16.1万字
  • 会员
    本书综合运用低碳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理论,对黄河流域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效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流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规律进行总结,对促进流域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宋敏经济12.3万字
  • 会员
    基于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现实背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研究》一书聚焦于区域视角,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客观刻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事实,并采用QAP回归分析、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检验协同创新主体网络和协同创新主体所在地区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索构建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政策体
    成肖经济10.7万字
  • 会员
    《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是重庆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重庆科技战略研究基地成果,也是迄今重庆持续时间最长的评价报告之一。报告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指导,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和重庆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研究编印。《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3》基于政府公开的2022年统计数据,通过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发展5个一级指标,基础条件、科技意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编著经济8.1万字
  • 会员
    本专著是针对中国吉林省农村地区生活水准的影响要素的统计分析研究,本书以城市和农村作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地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日双语对照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生活地域和农村生活地域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别。本书首先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总体情况,收集近几年的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对比分析,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尹元福经济7.6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立足青海实际,对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历程、模式和趋行了梳理,对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历程、发展条件及基础、发展类型及特点、基本模式和典型模行了研究,分析了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路径及对策,这对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青海现代农牧业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蔡守琴经济12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农村生活型庭院菜地与城郊经济型大棚蔬菜两大类型的蔬菜种植开展研究,以第一手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生活型庭院菜地,研究了农村庭院菜地种植现状、问题与障碍,分析了庭院菜地作用、功能、投入与产出,厘清了庭院菜地种植面积与种植多样性驱动因素以及提升对策。针对经济型大棚蔬菜,研究了城郊大棚蔬菜种植特征、面临问题与障碍,基于能值视域下分析了大棚蔬菜种植效益及其驱动因素,评价与优化了大棚蔬菜种植模式
    樊良新 韩天 李影斌经济8.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探讨区域现代化问题,以苏南、江苏等为实践依据,探讨了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区域化问题,提出了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话等综合考核指标,有案例有理论,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叶南客等区域19.8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区域经济学、海洋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等学科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作了系统研究,探讨了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定位、思路、目标、途径以及着眼点、制高点、重点、难点等问题,以求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从实践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为掌握第一手数据与资料,课题主持人和成员还深入一些企业,开展实地调查与深度访谈,了解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研究成果更具有针对性。
    王庆金 马伟 侯英津 田善武区域11.9万字
  • 会员
    本书包括总报告和分报告两篇,内容有全面深化改革下的长三角市场体系建设,长三角从价值链转向创新链的战略转换,经济新常态下长三角产业政策功能转型,全球治理博弈与长三角“走出去”发展战略,创新方式选择与长三角融入全球创新链等15章。
    刘志彪 吴福象区域19.9万字
  • 会员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变革、新经济新业态的涌现等都对衡量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书通过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相关经济理论、经济转型的演变历程、党的十九大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国内外衡量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重庆的发展实际,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探索构建新时代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指标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应
    苟文峰区域10.1万字
  • 会员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当前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本书对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内涵、机理和路径进行了创新性的分析探讨,并以桃溪流域生态经济区规划为例,探索推广“永春模式”,提出要立足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打造自然、文化与区位等多元融合生态优势;通过生态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制度化“四化融合”发展路径,依托生态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将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本地与周边地区的产业竞争和生活品质等经济优势
    孙久文 傅毅明 郑志刚 李佩洁 付晓东 文余区域11.6万字
  • 会员
    报告分为综合篇、区域篇和专题篇。其中,综合篇从总结京津冀区域发展历程和地位出发,详尽阐述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发展,空间发展和区域合作发展五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京津冀区域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区域篇从发展历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空间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京、津、冀三地的发展现状。专题篇以北京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的中新生态城和河北的曹妃甸新区为例,展示京津冀热
    李国平区域2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