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洞见:哲学与认知科学明德讲坛对话实录(第一辑)在线阅读
会员

什么是洞见:哲学与认知科学明德讲坛对话实录(第一辑)

朱锐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哲学知识读物19.9万字

更新时间:2023-11-27 18:04:05 最新章节:附录三:艺术为什么看起来像艺术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为《跨界对话》系列第一部,精选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主题,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以对话争鸣的方式,生动呈现认知科学这一交叉领域的前沿动态和人文关切的焦点所在,旨在探微人类认知和心智的本质,以及进行认知科学前沿的人文反思。全书以六场圆桌对话为主体,主题分别为:1.哥德尔定理与认知科学的局限;2.理解;3.什么是洞见;4.无知与偏见;5.主体性建构;6.记忆。此外还附有三个主题报告,分别为:1.贝里特·布罗加德谈心灵认知;2.朱锐谈艺术视觉;3.朱锐谈颜色视觉。本书通过科学与哲学和艺术的跨界交流,对脑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的新进展给予深入浅出的解读,对理论困境与走向作出路径指南式梳理,对认知科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和理论漏洞给予深刻而不失幽默的点评,并鼓励跨领域专家直言不讳地表达各自的真知卓见。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朱锐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你以为哲学只是图书馆积灰的大部头?这本巴掌大的思维急救手册,把苏格拉底的辩论场、康德的道德律令统统塞进牛仔裤后袋。100个烧脑悖论不是高冷的学术标本,而是浸泡在拿铁咖啡里的生存智慧。每天通勤5分钟翻1篇,就像给大脑做一次哲学SPA,让亚里士多德和庄子成为你摸鱼时的灵魂搭子。《口袋里的哲学》精选100个经典哲学命题,化繁为简,拆解成五大生活化思考模块,搭配50余幅稚趣可爱的手绘插图,既有“答案之书”
    王幸华编著哲学5.5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孟德斯鸠研究为论坛主题,收有《孟德斯鸠论欧洲统一君主国》《孟德斯鸠理论中的“封建法”问题》《孟德斯鸠与古今自由之争》《施特劳斯学派的孟德斯鸠研究》等论文,以及书评与书讯若干篇。
    程乐松主编哲学35.4万字
  • 会员
    这本哲学史的长处是原著者不把哲学局限于认识论一方面或宇宙论一方面。他在叙述历代哲学家的思想时,不仅着重于他们对于宇宙万有根本问题的思想,并注意于他们的重要的伦理的、宗教的、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与教育的思想。所以这本《西洋哲学史》不仅宜于研究哲学的人阅读,一并宜于非专门研究哲学的人阅读。其所以称为名著的,多半就因此。但译者也不能不把他的缺点指出。原著者是一个唯心论者,对于唯心论者的思想叙述的较详,
    (美)梯利哲学21.1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4编,共25章。全书从如何理解技术治理、如何选择技术治理、如何调整技术治理、如何控制技术治理四个问题出发,从哲学层面跨学科地切入技治思想研究、技治批评研究、技治实践研究、技治建构研究,归纳、提炼、创新了技术治理的诸多基础性问题和观点。
    刘永谋哲学50.3万字
  • 会员
    《通向哲学的后楼梯》从哲学家的生平轶事出发,用幽默有趣的方式介绍了34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本书经由“后楼梯”,穿堂入室,呈现的不是正襟危坐的教科书知识,而是随性真实的伟大心灵。作者像与老朋友聊天那样,不拘一格,开怀畅谈,将他有关哲学的所思、所想娓娓道来,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哲学的殿堂,感受哲学的魅力。
    (德)威廉·魏施德哲学21.7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的三个文本《对我的哲学体系的阐述》《基于哲学体系的进一步阐述》《动力学进程演绎》均出自谢林主编的《思辨物理学杂志》。这三个文本共同构成了谢林著名的“同一哲学”的基本框架和结构,也构成了同时代人和后世理解谢林的基本材料。
    谢林哲学26万字
  • 会员
    本书对“理念”与“思想”做出了明确的区分,首次把“俄罗斯理念”与“俄罗斯思想”直接关联起来。全书梳理了俄罗斯哲学思想的历史,但没有局限于俄罗斯哲学,而是广泛地涉及俄罗斯文学、历史、宗教、政治等领域,考察了19-20世纪初俄罗斯各界的思想动态。
    (俄)别尔嘉耶夫哲学17.7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利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的理论,结合大量的前沿科学研究成果,为读者展示了一场正在发生的“意识革命”,即“自我的祛魅”;并用散文化的语言讲解科学和哲学,带领读者进入神秘的人类意识领域。
    (德)托马斯·梅辛格哲学20.6万字
  • 会员
    本书为纪念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而作,分析了新文化运动一百年来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剖析了新文化运动对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深刻意义。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入手,指出唯名论和唯实论的斗争发展到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康德对二者进行了调和,建立了庞大的知识体系。下编以科学与民主的起源为背景,探讨了1840年以后,中西文化发生了剧烈冲突,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再次迎来了
    朱光亚 黄蕾哲学20.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树,那么这棵树不仅需要阳光、水分、大地的滋养,还需要自由、责任、荣誉、平等、秩序、集体等供灵魂成长、发育的养分。只有如此,这棵树才能有茁壮的根系,才能健康地成长。一个人通过真实、活跃地参与某一集体的生存实践而拥有一个扎根的状态。但是战争、饥荒、贫穷、疾病、失业、异化的教育等等都会切除人们的根系,使人处于拔根的状态。本书写于薇依生命的最后一年,是她应戴高乐自由法兰西内务部之约,为法国
    (法)西蒙娜·薇依知识读物1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