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增订本)
更新时间:2023-02-08 17:26:48 最新章节:文后内容
书籍简介
中国古代文体学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体裁、体制、风格、语言特征、章法结构等现象的综合性学科,是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古人、今人,作文行事都讲究“得体”,可以说文体学是渗入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门学问,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对近代以来逐渐式微的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回归,也昭示着古代文学领域中国特色、中国风格话语体系的回归。《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力主回到中国文体学语境来发现中国文学自己的历史,分别从学科论纲、文体史料学、文体分类学、研究方法、文学风格学,以及中国古代重要的文体观念、理论及论著等方面出发,系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征引翔实,论证周密,结构精严,解决了诸多难点及关键性问题。研究方法上,提出在继承古典研究范式的基础上,“鉴之以西学,助之以科技,考之以制度,证之以实物”,建立具有现代意义与学术高度的中国文体学,并在本书中躬践行之。本书既有文体学的理论建构,又有文体学史的多元考察,宏观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是文体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本书荣获“第五届思勉原创奖”。初版于2011年,此次增订再版,增删改并超三分之一,体现了作者更新更深的思考。
上架时间:2022-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观点,分析了中西生态女性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发展特征、精神内涵及其内容和主张方面的不同。生态化特质首先表现在当代文学的“自然性”,自然被“返魅”、重新获得灵性,那种将自然视为资源与获利工具的观念受到了批判;物种间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从自然规律与保持自然节制等生态主义的核心信念也渗入当代文学中。其次是人的自然性/感性与社会性/理性的关系得到了重整。作者认为,生文学15.5万字
- 会员本書以宋代禪宗書寫的個案為研究對象。上編以襌宗詩文傳統為主,研宄了襌宗世代相傳的詩歌範式在宋代所呈現的特殊樣態,内容包括十二時歌、山居詩、牧護歌、“瀟湘八景”詩等,同時也研究了宋代襌林筆記的書寫特徵。下編以襌宗書寫慣例與民俗禁忌為主,内容包括襌僧的法名與表字、庵堂與道號、忌日與生辰、鎖骨與栓索、奪胎與轉生等特殊語言現象。文学14.5万字
- 会员本书将中国当代大陆儿童诗作为研究对象,力求较全面、系统地考察近七十年当代大陆儿童诗的发生发展状况,从文学史语境考察当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诗文本蕴含的内在思想和艺术选择。从诗学语境探究当代大陆儿童诗的丰富性和审美建构维度,分析当代大陆儿童诗的特异性和建构当代大陆儿童诗学的可能问题。并从当代大陆儿童诗价值体认和发展不足两个方面进行估衡。以期为21世纪大陆儿童诗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文学16.2万字
- 会员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代。随着文学中的乌托邦想象的短暂勃兴,中国知识分子完成了最初的理想文明政制的创构。这是现代意义上“新中国”想象的起点,也是认识整个20世纪乌托邦思想及其运动发展的基础。本书以儒学现代转型为视野,全面、系统探究晚清乌托邦思潮与文学的生成、发展及影响,总结其时代特征、叙事结构、美学内涵和历史贡献。特别聚焦“今文学”运动与中国近现代乌托邦文学思潮的内在联系,以道德—政文学41.2万字
- 会员本书在实证考察读者分布的基础上,理解什么是网络文学读者和网络文学粉丝,进而理解他们的“三观”与阅读兴趣构建。然后,以“入场”姿态解析网络媒介对阅读方式的深刻影响,把握网络文学阅读的独特性。而对读者们的书评话语,则抓住主要关键词进行分析,不仅体现读者的欣赏取向和审美心理机制,也深入分析网络文学的接受与传播,进而在理解读者批评的基本价值指归基础上构建网络文学读者批评理论,以期从接受之维推进对网络文学的文学1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