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罗马:七次劫掠史
更新时间:2022-11-03 18:08:28 最新章节:插图列表 List of Illustrations
书籍简介
罗马人一次次劫后余生,一次次东山再起,又一次次筑造新的伟大丰碑。和平与战争,二者缺一不可,将罗马塑造成一座非凡之城。作者积十五年之功,搜集大量史料,重现罗马这座城市遭遇七次入侵的重要历史阶段,揭示劫掠如何改变罗马的历史进程。这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体罗马史。三十多幅作者实地拍摄图片,七幅地图,二十多幅精选名画插画,全景展现了经历七次浩劫洗礼及其间数次自然灾害侵袭后,依旧稳固矗立于历史舞台的罗马城。
品牌:磨铁数盟
译者:单娜娜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磨铁数盟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主要论述了罗马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罗马帝国的建立,描述的时间是从优利乌斯·恺撒被暗杀的第二年开始到优利亚—克劳狄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尼禄自杀身亡的第二年为止。第一章至第六章主要叙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史。第七章至第十二章论述和分析了政府体制。第十三章至第十四章主要提供了这一时期罗马世界各地区的基本概况。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一章涉及了这一时期关于罗马社会、文化发展方面最重要的内容(罗马城;社会结构;艺术、文历史117万字
- 会员2017年纪伊国屋人文大奖,加藤阳子“战争三部曲”收官之作,被世界三次追问“选择哪一边”的日本,为何总是滑向战争?深入剖析日本战争之路,揭秘日本战争背后的外交失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世界曾经通过三次外交事件考验日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然而,日本最终都没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以外交交涉为切入点,围绕日本历史上的三次选择,即如何处理“历史18万字
- 会员从文明演进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西亚既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亦是世界城市的起源地之一。从中外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角度来看,西亚城市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系列支点,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纵向上,本书将西亚城市发展分为城邦主导时期、原生帝国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时期、伊儿汗国时期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七个阶段,上起约公元前7000年以杰里科为代表的西亚乃至世界最早城市的兴起,下迄公元1历史19.9万字
- 会员《韩国研究论丛》为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创刊于1995年,一直秉承“前沿、首创、权威”的宗旨,致力于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发表文章涉及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的各个领域。全书设有政治、外交与安全;历史、哲学与文化;社会、经济与管理三个专题。历史22.2万字
- 会员本书汇聚了于可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历史学视角剖析了中世纪西欧和中欧的信仰问题及相关思想运动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于可先生便是其中的领军人物。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基石,展现了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不仅标志着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新篇章,还聚焦于人们的精神生活,理性探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历程。本书的学术性和历史深度,对于研究相关问题及了解我历史25.2万字
- 会员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欧美近现代史学科2016—2017年在国内完成的成果汇集。本书为系列文集的第1辑,共收入20篇文章,均是已发表过的。这些文章涉及欧洲研究、美国研究、中欧及中美关系研究领域,研究范围相当广泛,或属于国内前沿问题,或在传统研究领域内有所突破。这些成果结集出版,既是对过去研究的一种思考与总结,也有利于推动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继续研究。历史23.6万字
- 会员第13卷在时间上涵盖公元4世纪,从337年君士坦丁之死到5世纪初,终结于425年前后狄奥多西二世(408~450年)的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段,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去世时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还有当时人和下一代人所见的378年罗马军队被哥特人在哈德良堡打得惨败,410年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劫掠罗马城,这是罗马帝国西部解体的第一阶段。随着狄奥多西二世在君士坦丁堡统治的开始,出现了更有特点的东部治理方式历史72万字
- 会员在东南亚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程中,外来的因素与本土国家的自主因素共同发挥了影响和作用。本书分国别展开,除对东南亚国家的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之外,还就其成效进行了初步的分类、比较和评估。尽管东南亚国家在民族国家建构和民族整合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成就或进步,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目前又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共同或不同的问题。这些依然是东南亚国家需要面对的。历史35.4万字
- 会员本书把中亚放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上,从理论、方法、具体问题上讨论了中亚史研究。第一篇为“‘一带一路’与区域研究”,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从世界大历史的角度,审视古代史上中亚地区的历史地位,强调中亚地区是古代连接欧亚大陆的中心;第二篇“重思‘中亚’”,主要论述前近代18—19世纪的中亚历史;第三编“转型中的‘中亚’”,以学术史为主,讨论我国中亚史研究1949年以来相关的学科建设、范式与话语的转换。历史31.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