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
更新时间:2021-10-20 18:19:53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礼乐制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青铜礼器是中国礼乐文明的载体和标志,承载了丰富的精神内涵。许宏在本书中,梳理了中国距今六千多年至三千多年从原始铜合金到红铜、青铜的考古发现,捋清在甲骨文发现之前一千多年青铜技艺发展的脉络,勾画了东亚大陆青铜文明画卷的卷首,追溯“青铜中国”的肇始。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21-05-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许宏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境外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学界称之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内容多为早期的经史类典籍,其中除了可与《尚书》等传世古书对照的篇目外,更多的则是已失传两千年之久的前所未见的佚篇,对于准确认识先秦古籍的原貌、重建中国早期历史均有重要学术价值。清华简所带来的新知识以及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更新,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历史12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个部分,每方墓志包括录文和疏证,注明图版刊载、录文著录和研究概况,并对墓志所涉史事作简单的考证和说明,是集资料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出土文献整理研究典范之作。历史32.5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秦始皇兵马俑为典型案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文物可以采取的虚拟复原技术。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本书重点讨论“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方案,针对以兵马俑为代表的刚体文物碎块确定三维数据模型,采取基于断裂面上多特征的碎块匹配方法,将相邻碎块进行匹配拼接,从而实现文物的虚拟复原,以此对“一带一路”沿线文物的虚拟复原进行技术可能性的探讨。历史7.8万字
- 会员本书依托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珍贵简牍,精选了其中关于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第一手史料。通过创新性地挖掘简牍这一文化遗产,生动地讲述了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耐人寻味且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入挖掘了官方史书中不曾记载的普通丝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带领读者重温丝绸之路的建设历程,以及更深入地了解简牍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历史12.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汉家陵阙治世气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本书以汉景帝的生平及历史功绩为史实,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陵园布局、南阙门及东阙门遗址、后陵陵园、宗庙遗址等汉阳陵遗址,陶俑、陶塑动物、陶制生活明器、建筑材料、印章和封泥等汉阳陵出土文物,考古陈列馆、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宗庙遗址保护展示棚等汉阳陵遗址的保护展示。文物考古7.8万字
- 会员作为汉代特殊的丧葬艺术品,汉画像石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发展进程,其在艺术史与文化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汉画像石虽存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与时间发展上的不均衡,但各地汉画像石在题材内容与构图形式上却存在明显的趋同性与程式化特征。基于这一认识,本书从整体上揭示了汉画像石图像艺术所具有的主题思想——汉代生死观,并以鲁南、苏北、皖北、豫东一带汉画像石为例分析了其图像艺术所展现的汉代生死观的发展演变历程,揭示了该文物考古8.3万字
- 会员双龙宝星是中国历史上首种近现代意义的国家勋章。其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勋章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同时也是清末中国近代化变革大历史的缩影。《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是陈悦酝酿多年的中国勋章专著,本书从清末中国引入西式勋章形式开始,结合大量文献、制度、图说、获颁者名录等相关史料及实物照片、图案彩绘,将以双龙宝星为代表的晚清勋章从诞生、变迁、完善到随清王朝覆灭而消逝的全过程加以呈现,并详细介绍文物考古12.8万字
- 会员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编辑,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遗址通览》作为《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的分卷,在全国省卷本中率先出版发行。《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被列为全国“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作为该丛书分卷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遗址通览》,是在2009年至2010年全区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编撰完成,图片近400幅。文物考古10.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