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袁隆平:袁隆平的亲笔信在线阅读
会员

恩师袁隆平:袁隆平的亲笔信

毛昌祥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传记科学家2万字

更新时间:2021-08-04 15:26:04 最新章节:袁隆平生平大事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作者在20世纪80-90年代,在袁隆平院士手下担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分管科研和外事的副主任时,收藏了袁老写给他的一些信件,有中文也有英文写的。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山区也难通电话,更没有互联网这样的渠道,水稻培育技术纯粹靠书信往来进行交流。这些信件牵涉的内容繁杂,大多与工作有关,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原件,从未出版,在内容上和时间节点上均堪称绝品。信件见证了从19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在中国取得成功,引起国际关注开始,到如今杂交水稻亩产一千多公斤的辉煌历程,不但是我国当代科技史也是世界科技史的极为宝贵的文献。
品牌:青岛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7-01 00:00:00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青岛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毛昌祥
主页
  • 会员
    袁隆平院士是誉满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彪炳史册,无数人因为他的贡献得以摆脱饥饿和贫困。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光耀世界的“名片”!用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话说:“这本书翔实地记录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后至今,也就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获得成功,开始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之后,到逐步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三十多年时间里的一些事。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实实在在,朴实无华。
    毛昌祥纪实文学9.2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是一部内容详尽、可读性强的传记。书中探究了这位富于想象、不拘礼节的专利员领会造物主的心思、揭开原子和宇宙奥秘的过程。内容上,不光讨论物理,还有大量的爱因斯坦个人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交往的经历。
    (德)菲利普·弗兰克传记19.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为沈荣显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传主沈荣显,1923年出生于辽宁辽阳,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家畜病毒的免疫学研究,做出了多项水平的创造性科研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书详细叙述了沈荣显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李可宝 林跃智 李妍科学家17.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采集到的真实资料为基础,按照时间顺序和学术发展脉络的交路线,从赵梓森少年时期的求学开始,详细地叙述他此后的学习、教学以及科研经历,着重对那些体现他学术创新、工作精神和人生态度的事件做了细致、深入的描述和分析,旨在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而又不平凡的科学家形象。在传记结构安排上,我们选取关键节点,着重突出4个影响他学术成长和科研成就的个性与重要事件的结合部分:不达兴趣不罢休——为了选择喜欢的专业两次
    贺金波 樊立岩科学家17.9万字
  • 会员
    《钱学森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研究中心主办,是钱学森研究专业学术出版物。2017年12月7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钱学森图书馆承办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该馆召开。本辑为本次研讨会专家发言选编。本书读者对象主要为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人员、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背景的大专院校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研究中心科学家8.7万字
  • 会员
    本书是第七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围绕孙儒泳的学术成长和科研脉络,以采集过程中获取的各类资料为事实依据,结合孙儒泳院士所处年代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学科发展的背景,从他少年求学,到专注于生态学领域的学习,提前毕业留校工作,赴苏留学,回国后继续从事动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这样一条主线,准确、完整地勾勒出孙儒泳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
    朱汉国 李葳 马红红科学家15.8万字
  • 会员
    李乐民在20世纪率先提出采用双边横向滤波、判断反馈滤波等多种结构抑制干扰的方法,解决了当时抗窄带干扰的核心问题,主持研制出了我国台“载波话路用9600bit/s高速数传机”,解决了高精度自适应均衡问题,研制出“数据转接终端机”,解决了高可靠数字传输问题,在“抗毁光纤以太局域网”和“电视与数据综合光纤传输网”的研究和器件研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助力解决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被国外技术“卡脖子”问题。他在2
    张娜 王晓刚科学家20.3万字
  • 会员
    王方定(1928—),祖籍四川自贡,放射化学家。1928年12月21日,他出生于辽宁沈阳的。父母均出自名门望族。1953年8月毕业于四川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3—1955年,为从国产铀矿中提出的铀的净化做了基础性研究工作。1958—1978年,王方定被调至正在组建的二机部九院,负责研制核武器的放射化学工作。1960—1963年,作为组长,完成点火中子源的研制,被
    时春丽科学家1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