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杭州话读音示例在线阅读
会员

简明杭州话读音示例

倪宗豪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语言文字8.3万字

更新时间:2021-04-07 17:44:2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创建一种简明杭州话标音标调系统,以拼音字母和英语国际音标作为标音元素,声母标注采用自创的“清浊联袂”(即小写字母为清音、大写字母为浊音)的方式,解决杭州话浊音字读音标注困难的问题。本书拟采取读音示例展现这种标音方法,涵盖杭州话全部读音,但不涵盖全部常用字。可供对杭州方言有兴趣的读者学习及相关语言培训机构使用。
品牌:浙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4-03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浙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每年2辑,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民俗学等。本书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书中主要刊发海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文学研究论著,旨在交流学术信息,展示学术精品,维护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健康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社科28万字
  • 会员
    本辑为《跨语言文化研究(第17辑)》,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法语二外课堂中的应用、俄汉语工具范畴的对比研究和日本诗歌中拟声词、拟态词的使用及汉译研究等论文。跨语言文化研究涵盖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不仅是这两个学科之综合,而且极具边缘交叉学科之特性。它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交际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旨在向广大读者,尤其是跨语言文化研究学界和第二语言(外语)教育界的
    刘全国主编社科12.9万字
  • 会员
    在学术灵感写作状态下研究写作过程,通过观察写作过程总结学术灵感写作规律,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学术灵感写作路径,基于路径建立学术灵感写作机制,顺应机制融入学术灵感写作状态,在灵感状态下印证写作规律,往往需要无意识状态与有意识状态的耦合。
    田富强社科32万字
  • 会员
    《现代小说化读》是王鼎钧先生为有志于文学者所写的路径之书,从故事到故事来拆解小说的艺术,看小说如何产生小说,既有意规避了理论术语的晦涩难解,也有心保留了创造之法的趣味盎然。从鲁迅、巴金、沈从文到徐志摩、林语堂、莫言,所选都是一流名家,所收却并不必是其代表之作,因为从学习的角度看,小说家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的表达方式。他择选这些作品为样本,看小说家如何排兵布阵、落子无悔;又另行以故事作推演,启发
    王鼎钧社科14.6万字
  • 会员
    《广雅疏证》因声求义术语具有功能性异同。王念孙在使用术语进行因声求义实践中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继承性,但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术语规范。在《广雅疏证》中,语音形式与概念的复杂关系表现了音义之间对称性与不对称性的统一。对称性是语音形式和概念之间相似性的体现,不对称性是语音形式和概念之间区别性的体现。另外,《广雅疏证》术语中的一字异音情况与《音义异同》中的音变构词用例有互补性,显示了王念孙对音义异同的认识
    李福言社科17.8万字
  • 会员
    作者舒明月采用“串珠体”写法,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如“颜色”“容貌”等),将一流作家的经典片段串联起来,文学大家的文本作独到的赏析、精准的点评,并从中总结出无数易于学习模仿的技能点,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全书涉及48位汉语顶级作家,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名篇佳作几乎网罗殆尽,既是“读书地图”,也是“写作宝典”。
    舒明月社科20.6万字
  • 会员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基础的、关涉到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学科的性质决定其需要语言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以解释教学和习得中“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层面的问题。本书运用理论语法的观点、原理及方法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语法,试图在寻找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接口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为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屏障做出一些努力。书中介绍和讨论的语法理论主要包括:认知语法理论、语言类型学理
    郝琳社科18.7万字
  • 会员
    该著探究了现代汉语与现代诗歌形式建构的关系,阐释了现代汉语及其传播在新诗发生期与转型过程中的现代性作用与意义。具体论述了现代汉语白话、现代汉语虚词、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在现代诗歌形式建构中的特征、功能与意义;分析了现代汉语诗歌对称形式、分行形式、节奏形态、科学思潮与现代诗歌形式现代变革的关系。本项研究旨在从现代汉语诗学、语言学、传播学与现代诗歌文体研究的结合中,推进现代汉语诗歌形式研究,深化现代汉语诗
    王泽龙社科22.8万字
  • 会员
    本书探讨了唐诗在英语世界中文本行旅的发生、发展和成熟的全过程,通过把握译介的发展脉络,考察了英语世界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唐诗的解读与重构,指出唐诗在英语世界跨越200余年的传奇历程是英语世界在中西文明的对话中,对唐诗的诗学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思考与探索,在探索中又折射出西方文化、文学批评的自身印记以及中西诗学的互动与再识,并在此基础上深思英语世界中的唐诗研究带给当今学术研究以及文化交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王凯凤社科18.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