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的祭祷在线阅读
会员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白俄罗斯)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外国随笔19.4万字

更新时间:2019-03-15 11:12:21 最新章节:译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上百位受到核灾影响的平民。作者将这些访谈以口述的方式书写,每一页呈现的都是残酷、荒诞的故事。从口述者的独白中透露出,这场灾难造成的痛苦始终如核辐射般残存在幸存者的体内。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孙越
上架时间:2018-08-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白俄罗斯)S.A.阿列克谢耶维奇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悲伤与理智》共收入散文二十一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自己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
    (美)约瑟夫·布罗茨基文学32.2万字
  • 会员
    在这个由人类和快速气候变化主导的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物种越来越容易灭绝。记者M.R.奥康纳探索了科学家们为拯救这些物种而采取的极端措施,从圈养繁殖、基因管理到灭绝术等。作者在讲述16世纪大帆船发掘、佛罗里达沼泽地黑豹追踪、非洲古代雨林、尼安德特人工具制造和低温DNA库的故事中,奥康纳探究蟾蜍、沙漠鱼、北白犀、旅鸽等的拯救科学,同时,也关注进化、科技、圈养等的伦理问题。书稿文笔优美,对独特物种的特性描
    (美)莫拉·R.奥康纳文学19.9万字
  • 会员
    《南方纪行》是佐藤春夫于1920年造访中国后创作的散文随笔集。书中详细描写厦门、泉州等地民众的市井生活、南洋巨商的豪宅花园、爱国青年督造的新式学校以及结交好友的详细情形,是展现当时中国南方风貌和研究中日交流的重要材料。
    (日)佐藤春夫文学3.9万字
  • 会员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deCompostela,意为“繁星原野的圣地亚哥”)是西班牙加利西亚自治区的首府,人口不足十万。相传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雅各安葬于此,是天主教朝圣胜地之一。自中世纪以来,前来此地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乃至形成了一条有名的朝圣之路,即圣雅各之路。2011年,吕芬从大使职位上卸任后,决定踏上前往圣地亚哥的旅途。《不朽的远游》是吕芬朝圣之旅的真实记录,幽默自嘲、
    (法)让-克里斯托夫·吕芬文学9.1万字
  • 会员
    《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首部散文集,以长文为主,夹以若干短文,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体和“书体”的独特,遂形成一本完美之书。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精神自传,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布罗茨基以创造性的诠释与解读,完成了他对阿赫玛托娃、奥登等人的致敬,对个人价值的有力捍卫,还有对独裁者罪行的揭露和控诉。这样的控诉使用的不是公共语言和措辞,而是站在“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又源
    (美)约瑟夫·布罗茨基文学26.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德国作家黑塞的读书随笔精选集。黑塞写书、爱书,最能知道书的魅力。他一生写了3000余篇书评,思考读书的目的与过程、人与读书的关系,也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他认为读书必须走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阅读的目的不应当是为了忘却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为了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们自己的生活。黑塞强调书与自我的内在统一,他的文学评论不是客观的分析,而是经过内化后从中超拔出来的“随感”。在
    (德)赫尔曼·黑塞文学7.3万字
  • 会员
    《她弥留之际》是波伏瓦关于母亲与母女关系的回忆录。接到母亲摔伤的消息,波伏瓦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骨折,但意外发现的癌症却在几周内迅速夺走了母亲。在无尽的内疚与哀伤中,波伏瓦记录下母女间最后的时光,其中也穿插了对母亲一生的追忆和对母女关系的反思。在波伏瓦眼里,母亲谦卑又自大,强悍亦脆弱,为婚姻和家庭牺牲自我,又无法放弃对女儿的掌控与入侵。她曾对母亲厌恶恐惧,但如今面对病床上这个垂死的老妇人,她的内心却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文学5.1万字
  • 《幸福的形状》是亚洲实力演员广末凉子的首部随笔集,也是一位40岁女演员的人生思考集结。涵盖了一个女性从青少年到恋爱、工作、结婚、生子等重要人生阶段的所思所想。自中学起,广末最喜爱阅读的就是哲学书,因此在创作本书时便决定从一句句深有同感的哲学语录切入,坦诚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存感悟:小学三年级发现了“凉子笑容战术”并保持至今;中学时期曾身处霸凌风暴中央,被朋友拯救后意识到友谊的重量;为了在试镜中传
    (日)广末凉子文学5.7万字
  • 会员
    1965年,为了寻找“让-路易·勒布里·德·凯鲁亚克”这个名字,凯鲁亚克只身前往巴黎。在巴黎(还有布列塔尼)的10天当中,他像个孤独旅者那样,漫步在杜伊勒里花园笔直的林荫道,跨越热闹非凡的塞纳河上晃动的桥梁,聆听圣日耳曼德普雷教堂的《安魂曲》,同时邂逅了各种各样的人:蓝黑头发、绿眼睛的布列塔尼人,门牙有缝隙,正好嵌在可舔可吻的双唇中;温柔女郎酒吧的侍者,不停地跟他说着“巴黎腐烂了”;像拿破仑那样带
    杰克·凯鲁亚克文学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