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三部曲2:波斯少年在线阅读
会员

亚历山大三部曲2:波斯少年

(英)玛丽·瑞瑙特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小说社会28.8万字

更新时间:2017-01-13 14:50:29 最新章节:第35章 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波斯少年》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亚历山大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后来在高伽米拉战场上,亚历山大再次击败大流士,将他赶上逃亡之路。大流士故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山大的内廷。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眷恋。本书作者玛丽·瑞瑙特誉满欧美,是公认的历史小说大师,张爱玲、肯尼迪总统、诺奖得主《蝇王》作者威廉·戈尔丁、布克奖得主《狼厅》作者希拉里·曼特尔都是她的忠实读者。其代表作包括亚历山大三部曲(《天堂之火》《波斯少年》《葬礼竞技》)、《御者》《残酒》《国王必须死去》。
品牌:世纪文景
译者:郑远涛
上架时间:2010-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世纪文景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玛丽·瑞瑙特
主页

最新上架

  • 通过一个爱慕虚荣女人的冒险爱情生活经历,讲述了在以一个工厂分厂为背景下,一个体现出各异的人文精神思想变化,和几个女人对爱情,婚姻持不同的生活态度,所经历的不同人生的曲折故事。
    洋蜡人小说9.7万字
  • 他把烫水缓缓倒在我的脚上,好像在做一个实验。小时候,前院的木槿花都是红色的。墙上钉着爸爸画的作息表,学习、午休、吃饭、祈祷、睡觉的时间都各有配额。从二年级到五年级,每次犯错,爸爸都让哥哥和我去折树枝。我们总会选择松树,因为它的树枝比较有韧性,不像石梓和鳄梨的枝条打起来那么痛。但这次,浴室里并没有树枝,只有一个用来煮开水的绿壶……别人都说,爸爸是最正直勇敢的人。尼日利亚政变时期,爸爸在报纸上发表社论
    (尼日利亚)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小说14.1万字
  • 会员
    《呼兰河传》以萧红的故乡呼兰镇为写作对象,描写了黑龙江呼兰镇带有东北农村特色的风土人情,及当地老百姓的平凡的生活。那儿的人,既善良、勇敢,又有着对于现实生活的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在这一矛盾的情绪中,萧红寄托了自己对于童年、对于家乡的怀念。《呼兰河传》在塑造一幅美好静谧的生活画面的同时,以独特的视角和自己的生命体验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作者通过对人的悲剧描述透视广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乃至整个社会的悲
    萧红小说9.7万字
  • 会员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逃过了死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像是落进陷阱中的狼。喧哗、吵闹、喝酒、斗殴,愤怒、屈辱、痛苦、孤独……种种戏码轮番上演,人性被反复审问。这座小小的监狱,就是偌大帝国的缩影。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说:“我不知道在全部新文学中还有比《死屋手记》更好的书了,包括普希金在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21.6万字
  • 会员
    长篇小说《古全和》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生于农村、长于城市的工农子弟古全和的一生。全书分为四册《苦难的童年》《战火下的青春》《象牙塔之梦》和《风雨人生》,彼此构成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故事的背景从清末民初到上个世纪中后期,空间从山东胶东半岛到东北地区,展现了古全和的成长历程。《古全和》第三册《象牙塔之梦》中,心心念念立志走入大学的古全和发奋读书,跳级考入市立中学。1952年秋,古全和终于考入
    傅希春小说39.8万字
  • 会员
    这是一部描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位青年人参军入伍后在大西北生活的长篇小说,深情讴歌了在高寒边远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为了国防,执着、勇敢和奉献,用自己的青春汗水打造了永世长存的军魂。作者把军人在军营里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思想、情感和家庭等方面鲜为人知的感受作了生动的描写,丹心素裹,冷月无痕,不求功名利禄,甘当无名英雄,感人肺腑。
    李雪平小说17.7万字
  • 会员
    比《第二性》更超前的女性主义宣言。雌雄同体,感受世界。引领21世纪中性风审美时尚,这部先锋女性文学让伍尔夫成功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15.3万字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芬兰北部拉普兰地区的小镇上来了一个自称贡纳尔·胡图宁的男人。他买下了当地河边的磨坊,在那里勤恳地工作。夜深人静之时,贡纳尔常常忍不住模仿动物嚎叫,村子里的人们无法容忍他的异常,医生和警察联手把他送入精神病院。为了捍卫嚎叫的自由,贡纳尔历经千难万险,最后逃向山林,成为村庄的传说。村庄里的荒唐故事仿佛映照出每个人在逼仄生存环境中的缩影。小说问世后在欧洲广受欢迎,已数次改编为电影、
    (芬)阿托·帕西林纳小说10.9万字
  • 会员
    20世纪8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奥尔斯贝格尔夫妇在家举办“艺术家晚宴”。晚上11点半,所谓的“艺术家晚宴”还没有开始,所有人都在等待晚宴贵宾——那位著名的城堡剧院演员——的到来。我坐在带头靠的沙发椅上,一边等待一边观察晚宴现场的人们,回想几十年来接近又疏离艺术世界的经历,回想艺术人的种种境遇,回想今天白天乔安娜的葬礼。在我的眼中,他们早在几十年前,在艺术上,或者说在精神方面,甚至可以说整个心灵都垮
    (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小说12.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