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说佛+梁启超说佛(全集)在线阅读
会员

李叔同说佛+梁启超说佛(全集)

李叔同 梁启超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名家作品15万字

更新时间:2019-05-27 18:06:09 最新章节:三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梁启超说佛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一二三四五附录佛教大事表佛教之初输入附录一汉明求法说辨伪附录二《四十二章经》辨伪附录三《牟子理惑论》辨伪佛陀时代及原始佛教教理纲要附录说无我千五百年前之中国留学生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佛教心理学浅测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李叔同说佛序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丙子正月开学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一、惜福二、习劳三、持戒四、自尊常随佛学(癸酉七月十一日在泉州承天寺为幼年诸学僧讲)一、佛自扫地二、佛自舁(音余,即共扛抬也)弟子及自汲水三、佛自修房四、佛自洗病比丘及自看病五、佛为弟子裁衣六、佛自为老比丘穿针七、佛自乞僧举过改过实验谈(癸酉正月在厦门妙释寺讲)改习惯(癸酉在泉州承天寺讲)谈写字的方法一二三五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佛法大意(戊寅六月十九日在漳州七宝寺讲)律学要略(乙亥十一月在泉州承天寺律仪法会讲万泉记)佛法十疑略释(戊寅十月六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一、佛法非迷信二、佛法非宗教三、佛法非哲学四、佛法非违背于科学五、佛法非厌世六、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七、佛法非能灭种八、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九、佛法非是分利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佛法宗派大概(戊寅十月七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一、律宗(又名南山宗)二、俱舍宗三、成实宗四、三论宗(又名性宗,又名空宗)五、法相宗(又名慈恩宗,又名有宗)六、天台宗(又名法华宗)七、华严宗(又名贤首宗)八、禅宗九、密宗(又名真言宗)十、净土宗佛法学习初步(戊寅十月八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一、三世业报二、善恶因果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己卯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讲,李芳远记)一、深信因果二、发菩提心三、专修净土敬三宝(癸酉闰五月五日在泉州大开元寺讲)一、敬佛(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二、敬法(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三、敬僧(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劝人听钟念佛文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甲戌八月)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净土法门大意(壬申十月在厦门妙释寺讲)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庚辰地藏诞日在永春讲)净宗问辨(乙亥二月于万寿岩讲)药师如来法门略录(戊寅七月在泉州清尘堂讲)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己卯二月在泉州光明寺讲)一、礼敬二、赞叹三、供养四、诵经五、持名六、持咒七、回向发愿药师如来法门一斑(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济寺讲)一、维持世法二、辅助戒律三、决定生西四、速得成佛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戊寅二月)佛说《无常经》叙《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第一章读诵第二章研习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在泉州檀林福林寺念佛期讲)一、略述大师之生平二、略举盛德之四端南闽十年之梦影(丁丑二月十六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最后之□□①(戊寅十一月十四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同学会席上讲)人生之最后(壬申年十二月讲于厦门妙释寺)绪言病重时临终时命终后一日荐亡等事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结语附录一:晚晴集附录二:格言别录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惠吉类悖凶类
品牌:凤凰壹力
上架时间:2016-01-01 00:00:0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凤凰壹力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叔同 梁启超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精选汪曾祺最为人所知的经典散文,合集而成,文内涉及“记人事、赏人间风物、书怀人生,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等不同的主题,文笔从容畅达,创作风格悠远空明,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描述出一种淡泊超然的人生态度,他的散文流动着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本书将汪曾祺先生对于生活的赞美、细微的观察、童年的记忆、人物的怀念等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传达出十分动人的情感。
    汪曾祺文学16.8万字
  • 会员
    《养猫记》一书收入了季羡林写动物、植物以及雨雾自然现象等的散文,其中包含名篇《夹竹桃》《马缨花》《清塘荷韵》等。通过季老生动的笔触,可以看到季老与爱猫之间互动的细节,季老在家中老狗身上所赋予的对母亲的深情与怀念,更可见丝瓜、荷花等所蕴含的奇妙且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季老笔下万物皆有灵,皆可入怀和入笔的细腻情怀。
    季羡林文学6.5万字
  • 会员
    《鲁迅选集》(法文版),共四卷,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鲁迅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散文、散文诗(第一卷)和杂文(第二、三、四卷)。杂文是鲁迅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其杂文融诗歌和政治批评为一体,反映了鲁迅深邃的思想,语言内涵丰富,风格辛辣讽刺,揭露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本书收录小说包括狂人日记《狂人日记》《阿Q正传》,散文《藤野先生》,散文诗《秋夜》《过客》等,收录杂文包括《华盖集》《华盖
    鲁迅文学15.1万字
  • 会员
    《鲁迅选集》(法文版),共四卷,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鲁迅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散文、散文诗(第一卷)和杂文(第二、三、四卷)。杂文是鲁迅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其杂文融诗歌和政治批评为一体,反映了鲁迅深邃的思想,语言内涵丰富,风格辛辣讽刺,揭露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本书收录小说包括狂人日记《狂人日记》《阿Q正传》,散文《藤野先生》,散文诗《秋夜》《过客》等,收录杂文包括《华盖集》《华盖
    鲁迅文学17.3万字
  • 会员
    《人间悲喜》是梁晓声的散文精选集,也是先生七十多年人生智慧的总结和心灵独白。日子总在一剪清风里浅吟低唱,生命常在一缕清欢中淡定从容。忽然觉得,人生一世,似乎过客和归人都是同一个角色,苦也罢,喜也罢,生命的真谛就是简单素淡且知足快乐的活着,人生的意义就是真诚深情且温柔情趣的过着,无论怎样,都要尽力成为时光的有情人,生活的有心人,远方的有梦人,顺乎四时,温润情怀,随遇而安,且行且惜,既快乐自己,亦愉悦
    梁晓声文学12.4万字
  • 会员
    《读书与写作》收入了季羡林关于读书、写作两个话题的经典文章,读书篇部分通过季老对开卷有益的阐述,对丢书之深恶痛疾,对精华与糟粕之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析,体现季老对书的偏爱之情以及对阅读的推崇。写作篇部分则收录了季老关于写作的独特见地,包括文章的题目、结构、风格等,其对散文写作的阐述,尤其值得借鉴与参考。
    季羡林文学6.8万字
  • 会员
    《忆着烟村旧风景》采用回忆的方式,以作者的童年、少年、耄耋三个时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向读者讲述了作者藏在心底、不为人知的百年乡情。
    季羡林文学12.4万字
  • 会员
    《远行记》精选季羡林所写与旅游相关的经典散文作品,涵括国内、欧洲及亚洲诸多自然及人文风景胜地。在季老笔下,有敦煌壁画之精美、黄山之奇绝、蓬莱阁之缥缈、延边活鱼宴之动人心魄,更有德里、孟买、仰光等城市的异域风情,以及欧洲的独特味道。经由文字之眼,可与季老畅游世界,体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季羡林文学12.2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讲述了季羡林旅德十年和北京半生的生活经历,以及对师友的追忆。京城半生,故乡真实可爱;旅德十年,他乡也成了第二故乡。故乡的一切融入骨血,他乡的风雨也印在心中,无论他乡故乡,大抵心安即是家,亦无需多问了。
    季羡林文学11.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本书精选余光中先生散文36篇,包括游记见闻、感情经历、生活智慧、人情世故、文化随感五部分内容。以人生过来人的姿态,为每一个读者提供生命的启示和前行的力量。《时间真好抚平了一切》本书精选余光中先生散文25篇,包含乡愁记忆、生活智慧、艺术欣赏、文学随笔、游记见闻五部分内容。我们终究在时间之中找到答案,在寂静中得到智慧。《游戏人间》平凹先生觉得,生命要有乐气,人活着就要学会自寻欢喜
    余光中 贾平凹 季羡林名家作品45.8万字
  • 会员
    《我们的美丽神话与童话》从茅盾先生《中国神话研究》《中国神话研究ABC》《北欧神话ABC》等神话研究著作中提炼基本观点,就中外神话理论展开论述,并选择中国、希腊、罗马及北欧诸国经典神话故事作探讨分析。此外,本书还收录了茅盾所作《童话第一集》中的二十余则童话故事。《在生活逆流中》以《茅盾全集》为蓝本,讲述茅盾在20世纪20至40年代这一时期与诸多故雨新知交往的故事。《看见绚丽的阳光》本书从茅盾所著中
    丰子恺 茅盾 钱君匋名家作品56.3万字
  • 会员
    周作人说“幸得生而为人”,又说“许多的人看清楚了事实却又不能抛弃理想,于是唯有烦闷?”,然而尽管有所失望,但他依然认为“自知不是容易事,但也还想努力”。《都是可怜的人间》中所选的《自己所能做的》《梦想之一》《教训之无用》《无谓之感慨》等文章。人生在世,皆可怜。周作人是一个“怀有理想的悲观主义者”,但他依然坚信“若要做事,只有坚忍勤进这四个字便是一切的捷诀”。
    周作人名家作品9.7万字
  • 会员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民主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同志被誉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本套丛书为《鲁迅经典全集》,套装共十卷,包括阿Q正传、朝花夕拾、故事新编、故乡、孔乙己、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祝福。《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底,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
    鲁迅名家作品113万字
  • 会员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鲁迅名家作品12.7万字
  • 会员
    张中行的散文创作开始于80年代初。其时作者已经进入古稀之年,《负喧琐话》《负喧续话》《负暄三话》以及《流年碎影》等一批忆旧的随笔集的陆续推出,让读者认识了这位学术功底深厚、人文知识广博的文化老人。“负暄”系列散文以“诗”与“史”的笔法,传达一种闲散而又温暖的情趣,对笔下各种人与事的知识和“掌故”都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而且评点人事都透出理趣和淡雅的品位。本书精选张中行散文57篇,包括忆旧名篇“红楼
    张中行名家作品18.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