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取物语·御伽草子在线阅读
会员

竹取物语·御伽草子

(日)佚名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集7.4万字

更新时间:2015-08-14 17:13:57 最新章节:第27章 舌切雀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创作于10世纪初的《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一部物语文学。故事写一位伐竹翁在竹心中取到一个美貌的小女孩,经3个月就长大成人,取名“细竹赫映姬”。5个贵族子弟向她求婚,她答应嫁给能寻得她喜爱的宝物的人,可是这些求婚者都遭到失败。这时皇帝想凭借权势来强娶她,也遭到拒绝。赫映姬在这些凡夫俗子茫然失措之中突然升天。
品牌:浩林文化
译者:王新禧
上架时间:2013-04-01 00:00:00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浩林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日)佚名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译介戴维·洛奇文论的著作。收入了洛奇那些被学界广为引用的名篇,涵盖了四十年间他文学理论与批评各个发展时期(包括“新批评”、“结构主义”、“巴赫金理论”、“新世纪”等时期)的理论精华,并尽力体现其演变的逻辑和整体性。本书包含洛奇文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小说诗学探索,包括“小说的语言”、小说话语类型学、小说与意识的关系、传记小说的特征等;二、小说发展史的梳理和研究;三
    (英)戴维·洛奇文学31.2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文本汇编、笺注及文本细读为基础,拓展饶学研究的国际视野与历史文化视域,在学术史和近百年学人研究纵横交织的学术背景下,展开对饶宗颐先生家学谱系、学术精神、文学与艺术成就及其学术贡献的深入研究,揭示出饶宗颐先生在文学史、艺术史以及学术史上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呈现出较好的深度和广度,堪称饶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对于促进饶学乃至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赵松元 殷学国 陈伟主编文学25.5万字
  • 会员
    本书汇集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四十年来科研工作者获得的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优秀科研成果,内容涵盖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主要学科研究领域,集中展示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再现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为推进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库服务的奋进足履,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鲜活缩影和学术印记。
    马勇进主编文学46.6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上下两辑,收录了《人民创造历史——李大钊群众观略述》《1924年李大钊在苏联的经历及相关文献研究》《重视扩大李大钊日本文献史料的收集与研究》《李大钊研究的若干新思考》《李大钊与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等文章。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文学53.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广西网络文化协会、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麦林文学网承办的第一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选集。这是一部鼓励和引导广大网络文学爱好者投身创作、反映广西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好作品。散文随笔作品最大程度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情感,贴近生活;长篇小说通过故事的叙述在作品中融合写作意图及思想,可读性和文学含量较高,适合细细品味。
    广西网络文学大赛组委会编文学23.7万字
  • 会员
    《怡园艺话》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之一种,收录了作者郭怡孮有关回忆画家、记录写生、谈论画艺的37篇文章,书题取自作者画集的一篇自序。郭怡孮先生为著名画家郭味蕖之子,自幼受父母熏陶,耳濡目染,继承家学,擅长花鸟画。作品淳朴含蓄,富有生机。回忆画家部分,作者主要回忆了自己的父母师友,他们多为画家,对作者的绘画生涯有深刻的影响。记录写生部分,作者以游记的方式,主要记录了前往巴黎、琉球、非洲、漓江、
    郭怡孮文学22万字
  • 会员
    屈原是我国伟大爱国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受到世界人民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开创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屈原其人其诗双璧生辉,享誉中外。屈原研究已成为当今的显学,被称为屈学。本书是一本关于屈原文化的个人文集。其中的40多篇文章全部是报刊公开发表过的。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主要是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的文章;第二部分:屈原与秭归,主要是屈原与秭归文化、景观等相关联的
    谭家斌文学26.2万字
  • 会员
    本书选取了人文、社科、理工类等不同学科老师的12篇活动整理稿,有科研学习的实用方法,更有人生态度与悟道真知。
    宁琦主编文学13.1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著名史家李埏、李伯重父子回忆自己的老师张荫麟、钱穆、闻一多、吴晗、方国瑜、韩国磐、傅衣凌、吴承明、何炳棣等人的文章多篇,对他们的品格、学识做出了描述,展示了“良师”与弟子们教学相长的动人经历;同时对他们史学研究的特点、成就做出了介绍,展示了“良史”的史识、史才与史德。
    李埏 李伯重文学1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