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概论在线阅读
会员

电子信息工程概论

杨杰主编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出版14.6万字

更新时间:2018-12-28 12:27:33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书是针对刚入大学校门的信息类专业新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导论课程和非信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而编写的。为了使新生对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所包含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有一个整体的、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信息科学技术各个主要学科方向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对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概念,该教材是在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对第一版图书做了完善和补充。
上架时间:2013-09-01 00:00:0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杨杰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重点分析总结出版单位知识服务实践经验,内容涉及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综述、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单位调查问卷分析及应用案例分析、知识服务标准研制情况、国家知识服务门户网站建设情况和试点单位案例等部分。首次全面总结分析了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工作,首次全面展示了国家知识资源服务模式试点单位82个应用案例,首次全面发布了知识服务标准体系表,提供知识资源服务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报告。
    张立主编社科35.1万字
  • 会员
    本书首先对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内涵、机制与模式等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图书馆为例对我国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次,从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目标用户视角,研究了用户在选择学术期刊论文和电子书过程中的关键感知点,分析了用户的感知行为特征对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启示;最后,聚焦推广信息视角,借鉴内容营销理论,构建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内容营销机制与方法体系,提出了应用内容营销方法促进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
    茆意宏 马坤坤 彭爱东社科13.9万字
  • 会员
    学术出版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平台,它承担了为学术成果研究提供知识服务和学术成果交易、传播的功能,是学术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环节。繁荣中国学术出版必须抓住机遇,坚持学术出版的专业化。重新定义学术出版,着力提高学术出版门槛,打造新的学术出版生产链条;重新构建学术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分类标准和知识分类体系;建立学术“旋转门”机制,培养专业的学者型、复合型编辑人才,真正发挥学术编辑内容价值发现者
    谢曙光等社科15.1万字
  • 会员
    北京,既是曾经的古都,又是现代的首都。“千年古韵”与“创新发展”两种属性的碰撞交融最终凝聚成为“四个中心”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北京城市形象的建设与传播则是实现这一定位和建设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本书从媒介研究、传播研究和受众研究三个角度入手,对北京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李星儒主编社科14.3万字
  • 会员
    本书汇集了媒介环境学、媒介化社会理论、媒介技术哲学、媒介地理学和媒介考古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尝试通过名著导读的方式,从历史、结构和未来发展等角度勾勒当代媒介学的知识地图。
    胡翼青主编社科21.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未来媒介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媒介演化是一个“长周期”与“短周期”并行不悖的历史进化过程。书中聚焦于“平台媒体”这一媒介形态变迁之具体片段,将其放置在自组织理论框架中以探析其内在演化机理。在理论演绎的基础之上,结合个案研究和深度访谈,进一步明确了平台媒体的内部演进构造块和顶层优化策略,提出:平台媒体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自组织系统,既是现阶段媒介演化的最优选择,同时也是未来媒体的发展前提。
    权玺社科14.1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充分考察洪武、建文、永乐时期出版情况、出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出版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属于跨中国印刷史、古籍版本学、明代文学史的交叉性、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具有鲜明创新性。本书不仅从宏观上统计了洪、永年间出版书籍种类,还就出版成本、各地出版业水平差异等问题展开专题探讨,更从出版的角度考察文学,分析了宋濂、高启、闽中诗派等若干典型个案,为观察当时文学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具有一定方法论意义。
    高虹飞社科26.7万字
  • 会员
    《电视纪录片发展与社会变迁》一书以“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构包括叙事模式、美学特征、制作模式、传播策略与效果这四个维度的多维度纪录片研究框架,将纪录片引向文化研究领域以及传播学研究领域,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解析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模式,第二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美学,第三章
    刘兰社科10.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传播为视角,依据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创作活动分析了蒙古族诗人的心态动机、行为方式及世人对诗人形象的接受、影响。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文学传播活动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保证了作品价值的实现,帮助诗人在清代文学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邢渊渊社科19.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