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上)
致读者
注意事项
第一部 从威克利夫到路德
第一章 罗马天主教会(1300—1517)
第二章 英国:威克利夫、乔叟与大叛乱(1308—1400)
第三章 法国受围(1300—1461)
第四章 法国的复兴(1453—1515)
第五章 15世纪的英国(1399—1509)
第六章 勃艮第的插曲(1363—1515)
第七章 中古欧洲(1300—1460)
第八章 西斯拉夫族(1300—1517)
第九章 奥斯曼帝国(1300—1516)
第十章 葡萄牙开创商业革命(1300—1517)
第十一章 西班牙(1300—1517)
第十二章 知识的发展(1300—1517)
第十三章 海洋的征服(1492—1517)
第十四章 先驱伊拉斯谟(1469—1517)
第十五章 路德(改革)前夕的德国(1453—1517)
第二部 宗教改革
第一章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517—1524)
第二章 社会革命(1522—1536)
第三章 茨温利:宗教改革在瑞士(1477—1531)
第四章 路德与伊拉斯谟(1517—1536)
宗教改革(下)
第五章 宗教战争(1525—1560)
第六章 加尔文其人(1509—1564)
第七章 弗朗索瓦一世与法国宗教改革(1515—1559)
第八章 亨利八世与红衣主教沃尔西(1509—1529)
第九章 亨利八世与莫尔(1529—1535)
第十章 亨利八世与修道院(1535—1547)
第十一章 爱德华六世与玛丽·都铎(1547—1558)
第十二章 从罗伯特·布鲁斯到约翰·诺克斯(1300—1561)
第十三章 宗教改革的推展(1517—1560)
第三部 宗教改革的余响
第一章 俄罗斯的统一(1300—1584)
第二章 穆斯林的天赋(1258—1520)
第三章 苏里曼大帝(1520—1566)
第四章 犹太人(1300—1564)
第五章 人民的生活(1517—1564)
第六章 音乐(1300—1564)
第七章 拉伯雷时代的文学(1517—1564)
第八章 霍尔拜因时代的艺术(1517—1564)
第九章 哥白尼时代的科学(1517—1565)
第十章 天主教会与宗教改革(1517—1565)
第十一章 教皇与会议(1517—1565)
理性开始的时代
致读者
第一部 理性的觉醒
第一章 伟大的女王(1558—1603)
善用逆境
伊丽莎白政府
多情的处女
伊丽莎白及其宫廷
伊丽莎白与宗教
伊丽莎白与天主教徒
伊丽莎白与清教徒
伊丽莎白与爱尔兰
伊丽莎白与西班牙
雷利与埃塞克斯(1588—1611)
奇异褪色(1601—1603)
第二章 欢乐的英国(1558—1625)
工作中的英国人
教育
善与恶
司法与法律
家庭
英国的音乐(1558—1649)
英国的艺术(1558—1649)
伊丽莎白时代的人
第三章 派那西斯山坡(1558—1603)
书
智慧之战
菲利普·西德尼(1554—1585)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
戏剧舞台
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
第四章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早年(1564—1585)
发展(1592—1595)
成熟(1595—1608)
艺术才华
哲学
调和
身后
第五章 苏格兰女王玛丽(1542—1587)
美丽的王后
苏格兰(1560—1561)
玛丽和诺克斯(1561—1565)
陷入情网的女王(1565—1568)
赎罪(1568—1587)
第六章 詹姆士六世和詹姆士一世(1567—1625)
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567—1603)
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1603—1614)
火药阴谋案(1605)
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戏剧
本·琼森(约1573—1637)
约翰·多恩(1573—1631)
詹姆士散布旋风(1615—1625)
第七章 召唤理性(1558—1649)
迷信
科学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1)
大更新
一位政治家的哲学思想
理性的司晨者
第八章 大革命(1625—1649)
变迁中的经济
宗教的坩埚(1624—1649)
清教徒与剧院
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时代的散文
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时代的诗
查理一世与国会的抗衡(1625—1629)
查理的专制(1629—1640)
长期国会
第一次内战(1642—1646)
激进作风(1646—1648)
终结(1648—1649)
第二部 理性与信仰
第一章 意大利(1564—1648)
神奇的长靴
罗马与教皇
耶稣会
意大利的白天与黑夜
歌剧的诞生
文学
塔索
巴洛克的来临(1550—1648)
罗马的艺术
贝尔尼尼
第二章 西班牙的盛衰(1556—1665)
西班牙的生活
菲利普二世(1556—1598)
菲利普三世(1598—1621)
菲利普四世(1621—1665)
葡萄牙(1557—1668)
第三章 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1556—1665)
黄金世纪
塞万提斯(1547—1616)
诗人
韦加(1562—1635)
卡尔德隆(1600—1681)
第四章 西班牙艺术的黄金时代(1556—1682)
多彩多姿的艺术
埃尔·格列柯(约1548—1614)
苏巴朗(1598—1664)
委拉斯开兹(1599—1660)
牟里罗(1617—1682)
第五章 法国的角逐(1559—1574)
敌对的势力
凯瑟琳·美第奇
仲裁浴血记(1562—1570)
大屠杀
第六章 亨利四世(1553—1610)
爱情与婚姻
亨利三世(1574—1589)
通往巴黎之路(1589—1594)
富有创造力的国王(1594—1610)
登徒子
暗杀事件
第七章 黎塞留(1585—1642)
二王之间(1610—1624)
路易十三
枢机主教与胡格诺教徒
枢机主教与贵族
枢机主教位极人臣
墓志铭
第八章 战争下的法国(1559—1643)
道德
礼仪
蒙田(1533—1592)
“不朽人物”
皮埃尔·高乃依(1606—1684)
建筑
其他艺术
普桑与其他画家
第三部 理性的考验
第一章 荷兰的叛乱(1555—1648)
序幕
帕尔马的玛格丽特(1559—1567)
阿尔瓦在荷兰(1567—1573)
雷克森斯与堂·胡安(1573—1578)
帕尔马与奥朗日(1578—1584)
胜利(1584—1648)
第二章 从鲁本斯到伦勃朗(1555—1660)
佛兰德斯人
佛兰德斯的艺术
鲁本斯(1577—1640)
凡·戴克(1599—1641)
荷兰的经济
荷兰人的生活与文学
荷兰的艺术
弗兰斯·哈尔斯(1580—1664)
伦勃朗(1606—1669)
第三章 北方的兴起(1559—1648)
丹麦的强盛
瑞典(1560—1654)
波兰(1569—1648)
神圣俄罗斯(1584—1645)
第四章 伊斯兰教的挑战(1566—1648)
土耳其人
莱潘托之战
伊斯兰教势力的衰落
阿拔斯大帝(1587—1629)
萨非时代的波斯(1576—1722)
第五章 帝国境内的大决战(1564—1648)
神圣罗马帝国诸帝
神圣罗马帝国
品德与习俗
文学与艺术
敌对的信仰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第六章 伽利略时代的科学(1558—1648)
迷信
知识的传播
科学工具与方法
科学与实体
科学与生命
科学与健康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
开普勒(1571—1630)
伽利略(1564—1642)
第七章 哲学的再生(1564—1648)
怀疑论者
布鲁诺(1548—1600)
梵尼尼与康帕内拉
哲学与政治
享乐主义的神父
笛卡儿(1596—1650)
插图
路易十四时代时代
致读者
谢词
第一部 路易十四与法国
第一章 旭日东升(1643—1684)
马扎然与投石党(1643—1661)
路易十四
尼古拉·富凯(1615—1680)
柯尔伯重建法国
礼仪与道德
宫廷
路易的情妇
路易亲征
第二章 信仰的考验(1643—1715)
国王与教会
波尔—罗亚尔女修道院(1204—1626)
詹森教派与耶稣会
布莱兹·帕斯卡(1623—1662)
波尔—罗亚尔女修道院(1656—1715)
国王与胡格诺派教徒(1643—1715)
波舒哀(1627—1688)
费奈隆(1651—1715)
第三章 国王与艺术(1643—1715)
艺术组织
建筑
装饰
绘画
雕刻
第四章 莫里哀(1622—1673)
法国剧院
学徒时代
莫里哀与女士们
《伪君子》
多情的无神论者
鼎盛时期
谢幕
第五章 法国古典文学的全盛时期(1643—1715)
当时的环境
高乃依(1643—1684)
拉辛(1639—1699)
拉封丹(1621—1695)
布瓦洛(1636—1711)
罗曼史的提出
塞维涅夫人(1626—1696)
拉罗什富科(1613—1680)
拉布吕耶尔(1645—1696)
补遗与结论
第六章 尼德兰的悲剧(1649—1715)
西属尼德兰
荷兰共和国
风俗绘画的兴旺
维特(1625—1672)
奥朗日的威廉三世
第七章 鼎盛时期的衰落
门特隆夫人
大联盟(1689—1697)
西班牙的问题(1698—1700)
大联盟(1701—1702)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
诸神的黄昏(1713—1715)
第二部 英伦与欧陆的革命与改革
第一章 克伦威尔(1649—1660)
对民主与平等的呼唤
爱尔兰之叛
苏格兰之叛
克伦威尔专政
清教徒全盛期
教友派信徒
克伦威尔之死和赋税
倒退之路(1658—1660)
国王回驾(1660)
第二章 弥尔顿(1608—1674)
约翰·布尼安(1628—1688)
年轻诗人(1608—1640)
改革者(1640—1642)
结婚与离异(1643—1648)
言论自由(1643—1649)
拉丁文秘书(1649—1659)
老诗人(1660—1667)
暮景残年(1667—1674)
第三章 复辟(1660—1685)
快乐的国王
宗教宽容
英国的经济(1660—1702)
艺术与音乐(1660—1702)
道德
礼俗
宗教和政治
天主教徒阴谋
喜剧幕落
第四章 光荣革命(1685—1714)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1685—1688)
废君
威廉三世治下的英国(1689—1702)
安妮女王治下的英国(1702—1714)
第五章 自德莱登至斯威夫特的英国文学(1660—1714)
自由出版
复辟时代的戏剧
约翰·德莱登(1631—1700)
各家大全
伊夫林与佩皮斯
丹尼尔·笛福(约1659—1731)
斯梯尔与艾迪生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
第六章 波罗的海的争夺(1648—1721)
投机冒险的瑞典(1648—1700)
波兰和苏毕斯基(1648—1699)
俄国的西向(1645—1699)
彼得的学习
查理十二与北方大战(1700—1721)
第七章 彼得大帝(1698—1725)
野蛮人
彼得的革命
终曲
第八章 改变中的帝国(1648—1715)
德国的重建
德国精神
德国的艺术
奥地利和土耳其
第九章 悠闲的南方(1648—1715)
天主教的意大利
意大利的艺术
克里斯蒂娜的漫游
从蒙特威尔第到斯卡拉蒂
葡萄牙(1640—1700)
西班牙的衰败(1665—1700)
第十章 封锁中的犹太人(1564—1715)
后裔
荷兰的“耶路撒冷”
英国与犹太人
东欧犹太人
信心的激荡
异端
第三部 知识的探索
第一章 从迷信到学术(1648—1715)
障碍
教育
学者群像
第二章 科学的探求(1648—1715)
科学的国际化
数学
天文学
地球
物理学
化学
工艺
生物学
解剖学与生理学
医学
结论
第三章 伊萨克·牛顿(1642—1727)
数学家
物理学家
万有引力
数学原理
晚年
第四章 英国哲学(1648—1715)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哈灵顿的乌托邦
自然神论者
信仰的捍卫者
洛克(1632—1704)
沙夫兹伯里(1671—1713)
乔治·贝克莱(1685—1753)
第五章 法国的信仰与理性(1648—1715)
笛卡儿主义的兴衰
西拉诺·贝热拉克(1619—1655)
马勒伯朗什(1638—1715)
皮埃尔(1647—1706)
丰特内尔(1657—1757)
第六章 斯宾诺莎(1632—1677)
年轻的异端
神学与政治
哲学家
上帝
心灵
人类
理性
国家
绵延不绝的影响
第七章 莱布尼茨(1646—1716)
法律哲学
生平
莱布尼茨与基督教
评洛克
单子
上帝是公正的吗?
尾声
插图
伏尔泰时代
致读者
谢词
第一部 伏尔泰与英国
第一章 法国:摄政时期(1715—1723)
伏尔泰的年轻时代(1694—1715)
摄政之争(1715)
先盛后衰(1716—1720)
摄政者
摄政政治下的社会
华多与艺术
作家
令人难以置信的红衣主教
伏尔泰与巴士底狱(1715—1726)
第二章 人民(1714—1756)
工业革命的前兆
伦敦一瞥
学校
道德风化
罪与罚
民风习俗
查斯特菲尔德
第三章 统治者
乔治一世(1714—1727)
乔治二世与卡罗琳王后
罗伯特·华尔波尔
博林布鲁克
卷入战争
爱尔兰(1714—1756)
苏格兰(1714—1756)
活泼的查理王子(1745)
威廉·皮特的崛起(1708—1756)
第四章 宗教与哲学
宗教的情势
自然神教的挑战
宗教的反驳
约翰·卫斯理(1703—1791)
蜜蜂和人类
大卫·休谟(1711—1776)
第五章 文学与戏剧(1714—1756)
文学领域
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
感情的呼声
剧场
小说
玛丽女士
第六章 艺术与音乐(1714—1756)
艺术家
威廉·贺加斯(1697—1764)
音乐家
亨德尔(1685—1759)
伏尔泰在英国(1726—1728)
第二部 伏尔泰时代的欧陆
第一章 人民与国家
贵族
教士
第三等级
政府
路易十五
蓬巴杜夫人
第二章 道德与风俗
教育
道德
礼仪
音乐
沙龙
第三章 美的崇拜
洛可可式的胜利
建筑
雕刻
绘画
第四章 心智的成就
文学
戏剧
法国小说
次要的圣者
孟德斯鸠(1689—1755)
第五章 伏尔泰在法国
在巴黎(1729—1734)
论英国书札
锡雷的田园生活(1734—1744)
廷臣时代(1745—1748)
爱人之死
德尼斯夫人
第六章 巴赫与德国(1715—1756)
德国的景象
德国的生活
德国的艺术
德国的音乐
巴赫(1685—1750)
第七章 腓特烈大帝与玛丽亚·特蕾莎
皇家序曲(1711—1740)
普鲁士序曲(1713—1740)
新马基雅维利
奥地利继位战争(1740—1748)
腓特烈回国(1745—1750)
伏尔泰在德国(1750—1754)
第八章 瑞士与伏尔泰(1715—1758)
喜庐
境内诸郡
日内瓦
新史
第三部 伏尔泰的思想与宗教的冲突
第一章 学者
知识的环境
学者的启示
第二章 科学的进展(1715—1789)
探讨的开展
数学
物理
化学
天文学
地球
植物学
动物学
心理学
科学对文明的影响
第三章 医学(1715—1789)
解剖学与生理学
疾病的奥妙
医疗
专科医生
外科学
内科医师
第四章 无神论者(1730—1751)
哲学的狂潮
反抗的背景
让·梅利耶(1678—1733)
人是机器吗?
第五章 狄德罗与百科全书(1713—1768)
怠惰的岁月(1713—1748)
盲者、聋者与哑巴(1749—1751)
一部书的历史(1746—1765)
百科全书
第六章 多面狄德罗(1758—1773)
泛神论者
达朗贝尔之梦
狄德罗对基督教的看法
拉摩的侄儿
狄德罗的伦理观和政治观
狄德罗论艺术
狄德罗与戏剧
狄德罗其人
第七章 扩展中的运动(1758—1774)
爱尔维修(1715—1771)
助手们
霍尔巴赫
第八章 伏尔泰与基督教(1734—1778)
伏尔泰与上帝
伏尔泰与《百科全书》
地震神学
康迪德
欧洲的良心
“打倒卑鄙”
宗教与理性
伏尔泰的执拗
第九章 哲学家的胜利(1715—1789)
僧侣的反击
哲学家的对手
耶稣会的没落
教育与进步
新道德
宗教的退却
结语
乐土收场白
插图
卢梭与大革命(共2册)
卢梭与大革命(上)
致读者
谢词
第一部 卢梭与法国
第一章 流浪者卢梭(1712—1756)
第二章 “七年战争”(1756—1763)
第三章 国家的命运
第四章 生活的艺术
第五章 年高德劭的伏尔泰(1758—1778)
第六章 浪漫派作家卢梭(1756—1762)
第七章 哲学家卢梭
第八章 卢梭的流浪生活(1762—1767)
第二部 卢梭时代的南欧
第一章 意大利沃土(1715—1759)
第二章 葡萄牙与蓬巴尔(1706—1782)
第三章 西班牙与启蒙运动(1700—1788)
第四章 再会!意大利!(1760—1789)
第五章 奥地利之启蒙运动(1756—1790)
第六章 音乐改革
第七章 莫扎特
第三部 卢梭时代的宗教
第一章 伊斯兰教(1715—1796)
第二章 俄罗斯插曲(1725—1762)
第三章 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
卢梭与大革命(下)
第四章 波兰之劫(1715—1795)
第五章 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德国(1756—1786)
第六章 康德(1724—1804)
第七章 到魏玛之路(1733—1787)
第八章 魏玛盛世(1775—1805)
第九章 歌德的晚年(1805—1832)
第十章 犹太人(1715—1789)
第十一章 从日内瓦到斯德哥尔摩
第四部 卢梭时代的英国
第一章 工业革命
第二章 政坛风云(1756—1792)
第三章 英国人(1756—1789)
第四章 雷诺兹时代(1756—1790)
第五章 英格兰之邻(1756—1789)
第六章 文坛景象(1756—1789)
第七章 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
第八章 最后的荣耀(1774—1783)
第九章 死亡与哲学家(1774—1780)
第十章 光明前夕(1774—1789)
第十一章 法国大革命的分析(1774—1789)
第十二章 政治的溃乱(1783—1789)
结语
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时代(上)
致读者
第一部 法国大革命
第一章 革命的背景(1774—1789)
第二章 国民会议(1789.5.4—1791.9.30)
第三章 立法会议(1791.10.1—1792.9.20)
第四章 国民公会(1792.9.21—1795.10.26)
第五章 督政府(1795.11.2—1799.11.9)
第六章 大革命下的人生(1789—1799)
第二部 法国大革命与英国
第一章 英格兰在忙碌
第二章 英国的生活
第三章 英国的艺术
第四章 英国的科学
第五章 英国的哲学
第六章 文学的转变
第七章 湖畔诗人(1770—1850)
第八章 反叛的诗人(1788—1824)
第九章 英格兰的邻邦(1789—1815)
第十章 皮特、纳尔逊和拿破仑(1789—1812)
第三部 拿破仑与欧陆
第一章 伊比利亚半岛
第二章 意大利及其征服者(1789—1813)
第三章 奥地利(1780—1812)
第四章 贝多芬(1770—1827)
插图
拿破仑时代(下)
第五章 日耳曼与拿破仑(1786—1811)
第六章 日耳曼民族(1789—1812)
第七章 日耳曼文学(1789—1815)
第八章 日耳曼哲学(1789—1815)
第九章 大陆边缘各国(1789—1812)
第十章 俄国(1796—1812)
第四部 拿破仑的升沉
第一章 执政府(1799.11.11—1804.5.18)
第二章 新帝国(1804—1807)
第三章 庞大的领域(1807—1811)
第四章 拿破仑其人
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1800—1815)
第六章 拿破仑与艺术
第七章 反对拿破仑的文学
第八章 拿破仑时代的科学与哲学
第九章 远征莫斯科(1811—1812)
第十章 厄尔巴岛(1813—1814)
第十一章 滑铁卢(1814—1815)
第十二章 圣赫勒拿岛
第十三章 结束
第十四章 总结(1815—1840)
结论 历史的教训
第一章 踌躇
第二章 地球与历史
第三章 生物学与历史
第四章 种族与历史
第五章 性格与历史
第六章 道德与历史
第七章 宗教与历史
第八章 经济与历史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与历史
第十章 政府与历史
第十一章 战争与历史
第十二章 成长与衰退
第十三章 真有进步吗?
插图
更新时间:2019-08-01 18:19:25